从“受众”到“媒介”——互联网发展30年“人—传播”的关系变革
从“受众”到“媒介”,用户角色的变化,是人与传播的关系的一次重要变革,也是传播形态演进的一个标志。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传统的传播形态正在融合,而人机传播这样的全新传播形态,也已露出其“冰山一角”。新的传播形态,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媒介化生存。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原标题:《从“受众...
守正出新:社交媒体时代券商品牌传播的机遇和挑战
社交媒体(SocialMedia)是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跟传统网络媒体相比,社交媒体具有高度的交互性,用户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社交媒体经历了从早期的论坛、博客到如今的微博、微信、抖音等多元化平台的发展历程。...
乘风破浪的“百姓名嘴”,挖掘和涌现更多理论宣讲传播者
长期以来,基层理论宣讲或多或少面临着“老大难”问题:“老”是指理论宣讲的传播者和受众都以社区老年群体为主,尽管双方都有着高度热情,但传播面和受众群体依然受限;“大”指大话、空话多、政策文件型语言多,受众“听不懂、听不进”,导致传播效果大打折扣;“难”则是“破圈难”,对于体制外的群体来说,他们在忙碌...
参与策划大型主题调研、万字调研报告,她说:要坚持做价值的传播者|...
通过这组融媒报道,我更清晰地看到:在融媒体时代,虽然信息爆炸带来的信息过剩让受众阅读某一个信息的时间、精力急剧收缩,但并不意味着受众阅读质量和对信息要求的下降。相反,受众更愿意把有限的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信息上。这也鞭策着我,只有坚持做价值的传播者,才能在融媒浪潮中乘风破浪。事实上,不仅...
平民叙事视域下的沂蒙精神话语表达与传播
话语体系与叙事模式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里与表、道与术的关系。任何话语的社会传播都无法拒绝大众话语表达形式,国家话语与政治话语必须转译为社会系统中的平民话语才能被认知和理解,从而真正实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广泛传播。沂蒙精神传播兼具政治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双重意义,要适应当代社会文化大众化趋势及媒介生态新特性...
跨越文化的桥接:在华西方旅居者讲述中国地方故事的传播实践考察
国内学界仅有少数研究关注在华外国人的跨文化传播行为,发现来华外国人作为“桥梁人群”对国外受众的中国品牌认知起重要的重塑作用(赵云泽等,2015),来华留学生作为中介群体和二次传播主体通过修正传受偏差和强化认同反作用于中国故事的传播(王敏,王令瑶,2020)(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在国外学界,研究者则主要探讨特定情境下在华外国人的文化...
《传媒观察》| 丁和根 李威:智能传播时代媒体深度融合的理论向度...
内在逻辑关系智能传播是在智能技术主导下的新型传播类型,媒体深度融合则是传统主流媒体今后的改革方向,这样两个看似处于不同思考维度的研究对象却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关系:一方面,智能传播技术的问世和普及将成为加速推进媒介化生态性革命的源动力,是媒体进行深度融合的强有力的基础;另一方面,媒体深度融合又是智能传播技术...
从“介质融合”到“维度融合”一当下媒介新形态、新关系与新时空...
是一种单向的、一对一、一对多、无反馈、无回路的传播形态。传统媒体时代,“传受”关系是一种权力关系,是固定的、单向的关系。“被传者”无法与“传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所以被称为“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比如报纸发行到用户,发行者并不知道用户是否有阅读、是否有传递、是否有收藏。
方延明|传播与人类活动的辩证法——兼论大众传播的主客体间性
经验学派把主要精力放在受众传播效果研究方面,大多都遵循形式逻辑,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量化、重实证分析和传播过程。如拉斯韦尔的“5W”,奠定了结构功能主义的框架结构,其理论包括“社会传播”“有限效果”“二级传播”、大众传播的三功能、劝服理论等,在量化分析和传播效果上着力最多。施拉姆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作为...
儒学研究 | 赵跃:跨文化语境下儒家文化国际传播的当代进路
“情感影响到人们的态度,影响到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行为”5,受众情感能否被唤起影响着文化传播能否取得相应的效果。情通则理通,只有满足受众情感需要和心理需要的信息,才能在底层逻辑上打动受众。人们透过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又通过文化体验感知隐含的文化关系,从而获得情感的共鸣与文化的认同。这种文化认同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