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 全球新变局之下中国构建金融强国的国际金融方略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政府应将央行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作为吞吐基础货币的主要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与灵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清洁浮动将会成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终极目标,而在过渡期内,建议实施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年度宽幅目标区,这种制度能够兼顾汇率的灵活性与防范汇率严重超调。
财政货币政策联动 确保政策效用最大化
众所周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属于宏观经济政策,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两者只有协同发力、相互配合,才能使政策效用最大化。财政政策方面,切实将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力促进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从“适度加力”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码,继续发力;...
央行降息一招破敌,美元加息终极目标落空,美联储连夜开会
,讲到美元加息,终极目标很可能是中国制造。原因很简单,美国的大资本家们要吸全球的血来救自己,但如今美国经济和金融危机深重,必须要寻找足够大的目标才能填补他们的大窟窿,中国制造才是足以拯救美国的大目标。另一方面,美国在全球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我们。我们最深厚的根基在于中国制造,如果不拿下这个根基,就不太...
全球货币政策分歧趋于收敛
虽然多数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指引发生了改变,但各大央行均未放弃控通胀的“终极目标”,“更高更久”的利率政策仍是多数央行的选择。这一现实与投资者“加息周期已经结束”的预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旦通胀超过预期或者发生意外上行,当前“抢跑”的资本市场将面临修整风险。出于对上述潜在风险的担忧,近期,美联储...
全球货币政策分歧趋于收敛——年终国际经济观察①
虽然多数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指引发生了改变,但各大央行均未放弃控通胀的“终极目标”,“更高更久”的利率政策仍是多数央行的选择。这一现实与投资者“加息周期已经结束”的预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旦通胀超过预期或者发生意外上行,当前“抢跑”的资本市场将面临修整风险。出于对上述潜在风险的担忧,近期,美联储...
丁彦皓:美元与中国制造绑定是维持其国际购买力的最后一道防线
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长期未有增量财富产生,美元就会演变为纯金融体系内的筹码,美债就成了庞氏骗局,又深陷恶性通胀的困境,全球实体经济自然会主动与美元脱钩,选择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这是美国当前面临来自中国最大的挑战耶伦与布林肯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访华的,即终极目标是迫使中国购买美债,用中国发展的红利遏制美国的...
日本经济复苏背后的中国镜鉴
与此类似,万众期待中,安倍的“三支箭”改革横空出世:这第一支箭射向货币体系,通过日元贬值、设定负利率,实现货币扩张和2%的通胀目标;第二支箭射的是财政体系,通过灵活的刺激政策,加大对于公共工程、中小企业援助和投资激励,以实现预算盈余;第三支箭射向结构改革,支持私营企业、鼓励科创,以求实现长期增长。通俗地说...
政府、市场与社会边界:波兰尼对市场自由主义的批判
但是,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即面对危机,市场和机构对政府干预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由此已经形成了严重的政策依赖,突出表现为:财政扩张和宽松货币政策一旦推出,或许短期内能够起到防止经济过快衰退、提振市场信心的目标,但长期看却遗留下大量的风险隐患,导致财政赤字飙升,货币政策正常化十分艰难。因此,既要规范市场行为,也...
积极的财政政策聚焦投资和消费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2023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从财政支出角度看,向前回溯,2023年年初,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为支持灾后...
AI与脱碳:改写全球经济的两大变量
“对于全球来说,未来一年各国必须谨慎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确保实现‘软着陆’,在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同时,保持经济稳定正增长。”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许多国家的央行都面临着决定降息及降幅的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