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重力突破?不用燃料抵消1个地球引力,或影响未来1千年?
我刚刚进行了一个计算,比较了氢原子内部质子和电子之间的静电力和引力,结果显示静电力竟然是引力的2.27×10^39倍,接近40个数量级。这意味着如果能通过某种方式释放出静电力,确实可以极大地“反”重力。还有许多朋友可能做过静电实验,像纸片、头发之类的物体确实可以轻易抵抗地球重力。因此,我希望这个装置是真实...
如何实现反重力?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真正制造出UFO的飞行器
通过操控和利用真空能量,或许能够产生反重力效果。一些理论物理学家提出,通过在飞行器周围形成一种“负能量场”,可以抵消地球的引力,实现飞行器的悬浮和移动。这一想法虽然在理论上具有一定可行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包括如何产生和控制负能量场,以及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电磁推进技术也是实现反重力...
日本经济对抗“地球引力”的三十年
解释一:日本一直在对抗人口问题的“地球引力”。当我们从三十年的时间尺度来审视日本的经济表现时,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于经济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相比于其他国家,日本更早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得更为迅速,从1990年的69.7%下降至2022年的58.5%。当劳动年龄人口的占比大幅变化时,使用人均GDP...
重力加速度g是怎么测出来的
3.卫星轨道:通过观察和计算人造卫星的轨道,科学家可以推算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例如,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其中F是向心力,G是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是地球和卫星的质量,r是地球半径。由此可得,卫星轨道的半径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为:r=(GM)/g,其中M是地球质量。
重力加速度g随高度的变化
在地球表面附近,随着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会减小。这是因为随着距离地球表面的增加,物体所受引力逐渐减小。这个现象可以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来解释:F=G*(m1*m2)/r??,其中F表示引力,G是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反重力”技术真有可能实现?我国科研团队的新发现引发世界关注
引力,这个自牛顿时代起就被世人熟识的力量,从落下的苹果到万有引力定律,一直是人类不懈探索与挑战的目标(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尽管现代航天技术已使我们有能力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但在广袤无垠的宇宙面前,我们仍显力不足道,尤其是要跨越太阳系,引力的牵制成为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星舰”或将旋转模拟重力,除了旋转,还有哪些可行方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之所以感受到重力,是因为地球引力给了我们向下的9.8米/秒的加速度,设定单位为g。如果我们坐过山车由低点冲向高点,向上的加速度大小在某个时刻会接近重力加速度g,从而给我们带来类似失重的飘飘欲仙之感。与之相似的是,在失重的太空环境中,如果飞船能够垂直于舱面给出一个向上的加速度,那么站立在舱...
CF40观察 | 日本经济对抗“地球引力”的三十年
解释一:日本一直在对抗人口问题的“地球引力”。当我们从三十年的时间尺度来审视日本的经济表现时,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于经济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相比于其他国家,日本更早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得更为迅速,从1990年的69.7%下降至2022年的58.5%。当劳动年龄人口的占比大幅变化时,使用人均GDP来测度...
引力与宇宙学领域发展态势
表示约化普朗克常量,c是光速,G是牛顿万有引力常量。这一简洁优美的公式把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几个基本自然常数都联系了起来,揭示了引力、热力学和量子理论之间深刻的联系。黑洞熵的面积律(而非体积律)预示着引力非常不同于自然界中的其他三类基本相互作用。它揭示了引力具有全息的性质:一个引力体系的自由度由...
方俊:从练习生到院士---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
固体潮,是指在日、月引力共同作用下,固体地球所产生的潮汐。有关固体潮的科学是研究固体地球在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内部运动和形变,并由此探讨地球内部结构的一门科学。1957年举办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提出了这一研究课题。1959年,中国开始与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在兰州进行重力潮汐观测。后来这项研究因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