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敬仰李白,李白却负于杜甫?从这首诗里看李杜间的“真情”
一、杜甫比李白小11岁,这就不是学弟和学长的关系了,而是晚辈和长辈的关系。在李白的眼中,杜甫是晚辈,按照常理,晚辈对长辈是应当更加尊重,更加殷勤一些的,李白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几岁,李白一直把孟浩然当作长辈视之,并且十分崇拜孟浩然。作为孟浩然的小粉丝,李白写了很多首赞扬偶像的诗,而孟浩然呢,...
...文脉·经典围读会》成都站:喝李白的酒,骑高适的马,感受杜甫的...
“李白要是生在曲阜,一定不是这样的感觉”,在于丹看来,只有在四川才能诞生李白这样的“诗仙”,“李白的可贵就是他灵魂的自由,到老都是一个孩子。他不像杜甫、高适那般有法度,有根系包袱。所以我们今天读李白的诗全是大白话”。02“大侠就是不用打工,只管好好营救别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竹林之...
“粉丝”乎?朋友乎?——谈杜甫与李白的关系
我认为,杜甫与李白的关系,就是朋友关系,“粉丝”之说,想当然耳。谓予不信,辩驳如下。一、不少人觉得,李杜结交之时,李白已名满天下,而杜甫则是默默无闻,明显不对等。这是一种错觉。当时的李白,实际上是一个仕途上遭受挫折的失败者,心情很郁闷。玄宗赐金放还,好像很给李白面子,但是实质上李白是被辞退了,由...
《长安三万里》的背后,真实的李白、高适和杜甫是什么样的关系
与高力士关系不睦,是李白被逐出宫廷的主要原因。李白在翰林院待诏写诗,与杜甫客居东都干谒进取的时间大致重合。离开长安后,李白于天宝三载(744)春末来到洛阳,与杜甫相遇。李白希望前往王屋山,拜访被誉为“华盖君”的高道,杜甫欣然陪同前往。王屋山在河南府下辖王屋县(今济源市王屋镇)以北,东南距洛阳约一百一十五...
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邂逅李白,思念成为往后余生的腔调
从杜甫称呼李白为“李十二”可以看出两人亲切友好的关系。诗中还有见证两人友谊的句子“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而且杜甫在诗作的开篇,就用“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两句盛赞了李白的诗歌艺术,同时也表达了杜甫对李白的敬慕之情。李白与杜甫的这次漫游时间较长,从春天一直持续到秋天。期间两人谈论诗作,饮酒抒...
杜甫入蜀后对李白有了怎样的读解与创作表现?
一、杜甫入蜀后的“狂”与“郁”对于一直钦服李白的杜甫而言,蜀中生活带来的除了客居异乡的短暂安定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对李白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深受巴蜀文化精神浸染的恣肆飞扬之风的认同与内化(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专列“少陵旷怀”一条,更为直接地概况了杜甫在切身感受到蜀中风物习俗后,所表露出的与李白...
李白与杜甫:传世友情的绵长诗篇
然而,杜甫心系李白,时常怀念。李白也为杜甫写下两首诗,表达了再次相见的期盼。《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和《沙丘城下寄杜甫》,都透露着两人对再次相聚的渴望。尤其是《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以景写情,言下之意却是对杜甫的思念。然而,时光流转,李白的流放让杜甫牵挂。杜甫的《不见》,是对李白的怀念和...
兖州古城告别了李白杜甫
杜甫有一首《与李十二白同访范十隐居》:“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此诗先写杜甫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
裴斐:政治悲剧成就伟大诗人——李白供奉翰林小议
李白虽不曾像杜甫那样直接向皇帝陈情,但他在各地漫游中竭力扩大社会关系,结交各阶层的知名人物(包括王公、大臣、地方官吏以至隐者、道士),向他们吹嘘自己,以期树立名声,也就等于是间接向皇帝陈情。经过多年惨淡经营(包括游仙、访道和隐居生活在内),终于名动京师,以至唐玄宗亲下诏令征他进京,其时天宝二年,李白已经...
陈尚君:杜甫眼中的李白与高适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教授曾从杜甫、李白、高适三人作品的视角对三人关系作出了探讨。今天给大家分享其中关于杜甫视角的解读。杜甫作为三人中年龄最小的人,他将比自己年长的李、高视为知己,尤其敬佩李白,曾为他写过十多首怀念诗作。他与二人共同经历过辉煌的盛唐,又独自经历了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