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十八界之六尘
一切世间法,都不可能超出六根、六尘、六识的范围;所有的功能差别,都可以归入六根、六尘、六识当中,这是十八界的内涵。我们来看十二处当中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六尘分为外六尘与内六尘。《长阿含经》卷八:“如来说六正法,谓内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复有六法,谓外六入:...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三十六卷(白话译文)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
(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等所有的执着,在第四地中都被离开。)如来所诃烦恼行,以无义利皆除断;(如来所呵责的烦恼行为,因为无益都被除去;)智者修行清净业,为度众生无不作。(智者修行清净的业,为了度化众生,没有什么不去做。)菩萨勤修不懈怠,即得十心皆具足,(菩萨勤奋修行不懈怠,就得到了十种心,全都具备,)...
107-智慧的灯-正文211~212页
(二)心意识相品——心、意、识三者,有通义和别义之说,通义说三者其体是一;别义如《成唯识论》所说:“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本品是说心意识的体相或相状,是所观境之世俗谛境。但本品不是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角度来讲,而是揭示心意识深层体相的秘密。指出有情生命开始时,最初种子...
本性法师《一月映万川》:看话禅法的修证方法
《楞严经》说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皆如来藏妙真如心。总之,处处总成华藏界,无一不是毗卢海。参禅之人,还要发大菩提心、要有耐心,万万不能急于求成越快越好,或求什么神通。当心走错路,时时务要突出金刚眼,亲见本来人。10欲深入学习看话禅法者,可以参看《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99-智慧的灯-正文195~196页
(四)关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都是因缘和合而有的虚妄境相,因缘和合则生、因缘离散则灭,所称谓的仅是假名而已,只有常住真心不生不灭,这妙明心体常寂不动而周遍法界。…经过佛陀的一番开示,大家知道,身体坏灭时,这五阴(五蕴)身中还有不灭的东西存在,然后...
《居士问答录》怎样理解知幻即离不作方便(二百六十八)
十八界是指构成人身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及构成外境的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这六根六尘,共计十二处。十二处再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合称为十八界。此五阴十八界构成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这两大世界都是因缘和合,虚妄而生;这虚妄而生的和合法,一旦因缘离散...
太虚大师:学佛之简明标准|佛法|般若|十善|恶业|诸法|禅定|宏圆...
若从肯定一面讲,则人及有情众生,以至于一切事物,实都由众缘所成,即四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众缘所成的,所以都无实我。若有实我,则不待众缘,今既从众缘所成,则无实我,如眼识能见光,能见之识与所见之光,无非众缘交互相遍而成立,所以人及众生、诸法皆无自我。
佛教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十八界---六识(眼识、耳识、舌识、鼻识、身识、意识)+十二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佛教重要的理论范畴,合称“三科”。“蕴”也作“阴”,《俱舍论》谓“聚义是蕴义”,即是“积聚”的意思。佛教认为,有情众生是由“色、受、想、行、识”五种因素积聚构成的,称为“五蕴”。于中,色蕴...
...楞严经妙心疏(311):四科七大,显空不空如来藏—示十八界—别示...
十二处加六识,名十八界。心色至此更无所开,众生之法尽矣,是故余谓四科是众生生起之历程也。若众生还灭,亦须经历此程。灭六识,即转凡夫成小乘也。灭六根,即转小乘向大乘也。灭五阴,即转众生成佛也。此系竖论四科也。若横论四科,则各具三义。众生是有,二乘是空,菩萨不有不空。此经谈大乘妙理故,四科...
楞严经·卷三|十八界:眼识的真相(13)
这里的根、尘、识是相互依附的关系。比如说,没有眼根,看不见色尘,也就生不了眼识。若没有眼识,你又如何知道眼根和色尘呢?依此类推。此十八界,道尽了世界万法。它们虽然分开为十八界,而实际上它们的本来面目,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前面佛陀讲六入、十二处,实际上也都是讲十八界,只是侧重点不同。六入中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