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的货币政策之路: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
美联储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维持2%左右的适度通胀水平、降低失业率和促进经济增长。但在不同时期,美联储关注的政策目标会根据当时环境和事件各有侧重。具体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联储政策可以10年为一个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各阶段对应不同的主要挑战和行动逻辑。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长期高通胀采取强硬的紧缩货币政...
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
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包括优化的货币政策目标、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和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需要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不断疏通传导渠道,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将这三者形成有机的整体系统。(一)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1、坚持币值稳定的最终目标以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更加重视就业目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银行...
陈道富: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源于经济中长期结构性矛盾
具体而言,人民银行实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和西方发达国家在政策背景、工具与目标和传导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中国创设相关工具是为了应对长期结构性问题由于金融危机或新冠疫情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企业在短时间内遭受强烈负向冲击,金融市场失去活力。各国央行在短期内将传统货币政策空间快速用尽,但经济依旧需要...
金融学术前沿:货币政策框架的新演进
在关注和理解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调整和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变化中,切记要区分“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即央行调控的最终目标未变,这决定了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仍将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权衡。中介目标和调控框架的变化,是相对中性的,是“技术手段”的变化。图表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
国际智库丨协调绿色支出与债务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最终目标就必须更加雄心勃勃,即基本收支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达到一定的正值水平。这里重要的一点是,最终的约束条件,无论是基本收支平衡为零还是小幅正数,都是无法改变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速度是政府为实现这一目标所拥有的余地。回到稳定债务比率速度的问题上。政府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消除基本赤字。许多国家的...
专家访谈|彭兴韵:如何迈向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
然而,央行一般无法直接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因此在最终目标与政策工具之间通常会设置一个中间目标,它是联系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的桥梁(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潘行长讲的“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和“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实际上就是中间目标的选择问题。
潘功胜:货币政策要处理好三方面关系,灵活运用政策工具不大放大收
潘功胜表示,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法律明确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最终目标,货币政策需要关注和调控一些中间变量,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大多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而我国采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并行的办法。潘功胜指出,未来还可以继续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当货币信贷增长已由...
刚刚,潘功胜发声!事关货币政策(附全文)
为了实现最终目标,货币政策需要关注和调控一些中间变量,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大多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而我国采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并行的办法。传统上,我们对金融总量指标比较关注,但也在不断优化调整。过去,货币政策曾对M2、社会融资规模等金融总量增速设有具体的目标数值,近年来已淡出量化目标,转为“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
中国当前货币政策立场及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
个人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动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从货币功能的角度看,需要研究纳入M1统计范围,更好反映货币供应的真实情况。未来还可以继续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当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如果把关注的重点仍放在数量的增长上甚至存在“规模情结”,显然有悖经济...
中国当前货币政策立场及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央行行长...
个人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动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从货币功能的角度看,需要研究纳入M1统计范围,更好反映货币供应的真实情况。未来还可以继续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当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如果把关注的重点仍放在数量的增长上甚至存在“规模情结”,显然有悖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