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与全球化经济效率提升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在于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比较优势的形成源于各国在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各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效率不同。因此,各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3??...
扬长避短与扬长补短的理论与应用思考
有些人认为存在相对比较优势与绝对比较优势,这是混淆了两个不同的概念。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是不同的两种优势,对这两种优势进行识别的考察空间范围不同,结论可能不同。显然,扬长避短的理论基础是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理论。之后发展出来的区域分工理论都是在这两种理论上的拓展或改进,无论其视角有何不同,最终都要落...
商务部专家:“中国产能过剩论”有违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经济学杰出代表、英国的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继承了亚当·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解决了绝对优势理论未决的问题,认为只要具备比较优势,同样可以参与分工与贸易,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还包括H—O模型即要素禀赋理论,当生产中投入劳动力、资本等多种生产要素时,国家间要素禀赋的...
理响中国?学习问答 | 第二集:为什么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
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优化生产关系,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通过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放大各自比较优势、合力发展,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持新发展格局。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来看,东部...
国际贸易:以比较优势为引擎,驱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奥秘
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之一。该理论指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具备绝对优势,但只要它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上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较低的成本(即相对优势),那么通过专注于生产并出口这些产品,同时进口其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该国就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这种基于比...
研究| 张鹏龙 胡鞍钢等:中国走向世界贸易强国的历史进程与发展战略
具体而言,演绎逻辑主要是指依据相关贸易理论或政策文本作为贸易强国的测度基础,例如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理论主张国家财富的根源是土地生产,因此从这一视角出发,贸易强国应当是农产品出口产量的大国;而根据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中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来看,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对于本国比较优势的...
产能过剩论暴露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情结
从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到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再到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地区间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后来以保罗·克鲁格曼、雷蒙德·弗农等为代表提出的产业内贸易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国际贸易理论,以及梅里兹和赫尔普曼等为代表提出的企业层面贸易的新新贸易理论,数百年来,国际贸易理论从原始建构到不断突...
“中国产能过剩论”有悖国际贸易常识
无论是18世纪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和19世纪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还是20世纪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地区间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后来以保罗·克鲁格曼、雷蒙德·弗农等为代表提出的产业内贸易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国际贸易理论,以梅里兹和赫尔普曼等为代表提出的企业层面贸易的新新国际贸易理论,都强调国际分工和...
前沿技术产业成长:对比较优势的一个文献述评
Pearson(1973)通过简化比较优势构建的国内资源成本指标,存在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偏离,主要应用于农业领域。Balass(1965)从结果角度,将超过一半的投入或产出集中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定义为具有比较优势,否则没有比较优势,构建了显性比较优势指标。虽然显性比较优势指标将比较优势的各个来源、各来源的权重和货币价值以及国家...
学者:比较优势理论未过时 中国只是比较优势变了
仔细琢磨,这个例子其实包含了李嘉图分工理论的三个要点:第一,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比若不存在绝对优势,但自己与自己比必有比较优势;第二,分工要以交换为前提,没有自由的交换则不可能有产业分工;第三,按比较优势参与分工,分工各方皆可节约成本,是多赢。归总起来说,李嘉图认为由于比较优势无处不在,只要不对贸易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