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之下,“仁义礼智信”贯彻整部剧,《父母爱情》就是典型
“仁”与“杀生戒”相近,就是说众生平等,皆可成佛。“义”与“偷盗戒”相近,就是不与取,不该拿的不拿、不被允许的不拿;“礼”与“邪淫戒”相近,就是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不追求过分享受。“智”与“妄语戒”相近,就是口常清净、言无误失,以爱语安慰众生;“信”与“饮酒戒”相近,就是不...
修道就是修心,修佛也是修心,道德仁义礼智信都是心灵的内里实质
道德仁义礼智信,都是人类心灵的内里与实质;外在行为,则只是内在心灵的外部表现而已。然而内里的一切都是不可见的,万物外表才是可视化的。不仅道德仁义看不见,就连智慧信念也看不见;所以修心修道就变得困难重重,就连提升智慧与信念都充满着迷雾。人们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然而眼睛可以看到的可视化的部分,又...
赵金刚:朱子思想中道德与刑罚的关系
孔子主张兼用德礼与刑政,认为“专用政刑,则是伯者之为矣”,“圣人谓不可专恃刑政,然有德礼而无刑政,又做不得。圣人说话无一字无意味。如只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便不是了”。政治需要有德礼,也少不了刑政,朱子甚至认为,只用德礼的手段而不采取刑政也是不可以的。《语类》言:“‘不大声以色’...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的五个方面
道家儒家佛家和马克思主义都认为,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有益于自己人生事业的成功。中国古代从西汉汉武帝时期开始,一直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主导思想,在国家中推行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马克思主义也认为,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对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仁义礼智信五,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思想,...
陈来:朱子的四德论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本于《孟子》,汉儒始用“五常”的概念。北宋以来,道学的讨论中开始把二者加以联结,而在后来的宋明理学发展中仁义礼智也往往被称为四德。汉以来的思想中,元亨利贞属天道,仁义礼智属人道。天道的四德和人道的四德的关系在道学中渐渐成为重要的论题。
开启中华经典文化之门,从《说文解字》看汉字文化魅力
通过《说文解字》,顾作义讲述了关于汉字起源的有趣的故事、仓颉造字的传说,通过日月山水等象形字,让观众感受古人受大自然的启发创造汉字的智慧;通过仁义礼智信等字说明汉字的道德魅力,千古流传的诗词歌赋体现了汉字的音韵之美(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汉字是中国精神的高度凝练,顾作义说,汉字是有思想、有灵魂的“精灵”。从汉字的结构看,...
从中华经典中汲取力量
转自:人民政协报■精彩阅读■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道德、讲求仁义礼智信,维护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和谐。■我们要认识中华经典的特性及其思想高度和深度...
东西问|彭洁明:金庸小说中隐含哪些中国传统处世道义与人生智慧?
中新社记者:金庸武侠小说广博深邃,充分观照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金庸武侠世界中的“仁义礼智信”,在小说中有何具体体现?彭洁明:金庸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作家。他有兼济天下的情怀,也常常赋予笔下人物种种美德,或履仁蹈义,或守信重诺,或智慧过人,有的甚至身兼数美,令人敬佩。
人有三大习惯:一是心理习惯,二是思想习惯,三是行为习惯
道德仁义礼智信,喜怒忧思悲恐惊,都是人类不同的心理习惯与思想习惯。假如人们已经养成了某一种心理习惯,就很难再扭转到另一种心理习惯上去。假如人们能够做到空和静,能够做到清静自然、无为自在,能够做到禅静无垢,或许就可以随意塑造自己的各种习惯。
为何乡绅维护了乡村的稳定?|乡绅|张华侨|道义_新浪新闻
也正是这种文明,创造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价值体系,这个道德体系又体现着天人一体、民胞物与的和谐、包容、仁爱精神。仁义礼智信,“仁”追求的是心性的和谐,“义”追求的是行为与内心的和谐,“礼”追求的是上下、周围关系的和谐,“智”追求的是自我与外物的和谐,“信”追求的是彼此交往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