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国”转为“以德治国”,正确看待唐代法律的“儒化”现象
1.儒家思想正式成为大一统思想都知道儒家被皇帝当做治世工具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汉武帝之前法家、“黄老之术”都曾被统治者所利用,董仲舒的主张被采纳之后,儒家思想成为治国思想,但并未形成统一。汉朝的“问孔”、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想、隋朝的“三教合一”等等,儒家思想虽然占据优势,但其他学说并未消失,仍有生存的...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系列文章五
2,道家世界观:静止有度与天地合一道家强调顺应自然的发展,追求“止行有度”与“天地合一”的状态。在道家的世界观中,心理健康关键在于静而停止,即在纷扰繁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安宁,并且遵循自然的节奏行事。道家主张不过度追求外在的成就和欲望,而是与自然规律保持一致。道家这种静与止的内心修炼,个体能够达到身心...
道家的刑德之治略论
儒家崇尚仁政德治,主张重德轻刑,期待君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在法家看来,儒家的“为政以德”并不可行,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以力服人的霸政,认为只有“先刑而后赏”“以刑止刑”,才是治理乱世的良方。与他们不同,道家则通过对自然规律的体察和认识,因顺人性的自然天成,与天道同步而行涵...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各自主张什么?著作都是什么?
在政治上,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应减少对人民生活的干预,让人们在自然状态下生活,以达到社会的自然和谐。代表性著作:《道德经》:老子所著,阐述了道家的核心理念,包括道、德、无为等概念。《庄子》:庄周所著,通过寓言故事表达道家哲学,强调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法家:以法治国,严刑峻法法家是中国古代主张...
吏亦有道|信奉黄老的秦汉君臣们
而“不以天下害其生者,可以托天下”的主张,又是肯定善养生者善治国的论调了。类似的论述反复出现,实质上将结论指向《审分览》开篇之义:“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吕氏春秋》设计的政治蓝图中,身体和国政,可以说是核心内容之一。诚如《序意》所论“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
“绝代奇书”《淮南子》对老子无为思想的传承和引申
先秦时期,老子面对社会的动荡不宁、人心的焦灼不安,于静观默想之间,依据“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理政之道,从而为当时、也为后世贡献了一种独到的、高超的政治智慧(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至汉代,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主持编撰的《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鸿:大,烈:光明,意为大光明之书)...
从“无为而无不为”到“通而无为”——《淮南子》对老子无为思想...
先秦时期,老子面对社会的动荡不宁、人心的焦灼不安,于静观默想之间,依据“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理政之道,从而为当时、也为后世贡献了一种独到的、高超的政治智慧。至汉代,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主持编撰的《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鸿:大,烈:光明,意为大光明之书)...
《庄子》记载:广成子传黄帝长生术,被道门视为最上乘的修仙方法
“黄帝问道广成子”,是道家和道教著名典故,被视为道教的重要源头之一。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在宥篇》,承袭《老子》“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的思想,宣扬“治身”的重要性,主张“无为而治”,并具体谈到了长生修炼之术。这段黄帝与广成子问对的话,包含了古代养生修仙之术的精...
帛书《黄帝四经》的文德思想
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王道政治。与这种人道主义的王道政治不同,道家提出过一种天道主义的文德思想。以帛书《黄帝四经》为代表的黄老道家,将自然规律奉为圭臬,主张君主治国应当遵循自然法则,效法天道之文德,去养育和教化民众。????《黄帝四经》的《名理》篇曰:“道者,神明之原也。”帛书将各种各样的奇妙事物...
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
不同于那种认为依靠德化治民才是理想政治的主张,法家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以法为本,制定体现国家利益、人人遵守的行为规范,作为实行赏罚的依据、治理国家的标准。商鞅说:“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韩非认为:“法所以为国也,而轻之,则功不立,名不成”“法明则内无变乱之患,计得则外无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