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聋发聩!王国平导演发布:《超现实理想主义新海派电影美学宣言...
这是王导自成一体、自我总结的一套完整的全新的独树一帜的电影美学理论体系的长达5万多字宏篇巨论,它既填补了世界电影美学理论的空白,也为此次上海国际电影节增光添彩,并发出上海本土导演的电影美学理论之声音,而在全世界所有影视导演中能从自己作品中提炼并升华成美学理论的导演,这绝对是非常罕见的,王国平也许是...
《人类艺术万年史-329》苏联20世纪上半叶的电影
以雅尔托夫为首的电影眼睛派主张运用多种拍摄方法,充分发挥电影摄影机的潜力,深入揭示人眼所看不到的生活现象。雅尔托夫拍了大量作品,主要的有多集《电影真理报》、《电影眼睛》纪录片和《前进吧!苏维埃》、《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顿巴斯交响乐》、《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第十一》,以及反映苏联卫国战争...
耳朵经济,正在收割眼球经济的逃离者
而一旦落实为文字或今天的视频,内容就会脱离表达者而独立存在,也就更容易被人曲解。穿越千年,即便图像内容已经将目力所及塞得满满当当,我们会发现,“耳朵派”与“眼睛派”仍互为反叛与补充,并且形成了当下的新命题——当短视频越短越令人耐心不足,播客却因其长而给足了人陪伴感与松弛感,成为一批人逃离“眼球经...
一周文化讲座|数字生命与意识上传的科幻想象_腾讯新闻
受结构主义符号学影响,阿拉斯的写作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院派人文主义美术史传统,具有典型的法国理论特征,成为一部跳出时间-人物式排布、注重直观画面的“另类艺术史”。本期学术论坛邀请译者、艺术哲学研究者、艺术哲学研究者等与作者各有交集的嘉宾,共同探讨以阿拉斯为代表的法国结构主义符号学艺术史家在知识谱系中的位置,...
重新认识视频化
这套媒介实践从媒介技术到内容形式,再到社会思想,完全合乎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所以新文化运动的先贤,敏锐体察到了中国文化桎梏的要义。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首先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树立了把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典范。用新的...
维尔托夫:一只在风暴中旋转的陀螺
“电影眼”搅动风云1919年8月27日,是苏维埃电影的诞生日(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在这一天,列宁签署了一份人民委员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官方文件,法令规定全数关闭私营的发行公司,将电影发行权全面掌握在国家手中。内战时期,苏维埃政权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切收归国有。
英国电影大盘点(上)
《祖母的放大镜》以小男孩视角,拿起祖母的放大镜,拍摄了几组镜头:报纸、钟表、鸟笼、祖母的眼睛、猫咪,这是电视史上最早尝试的主观镜头。除了布莱顿学派,早期英国电影的另一个分流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纪录电影运动中,它是国家主导下的产物,起源于约翰·格里尔逊(1898-1972)1928年入职英国政府设立的帝国市场委员会...
正在消失|被电影改造的眼睛
摄影和电影的关系如此紧密,以至于我们会认为这两种媒介的关系,就像麦克卢汉主张的那样,是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关系,也即后者作为内容被保存在前者当中。但新出现的媒介技术并不取代已有的媒介技术,而是加入已有的媒介生态,让生态变得更加复杂。意义在媒介之间的流动,渗透进原来的边界,让本来无法跨越的区隔变得可以通过。媒...
电影流派回眸 | 现代主义电影先声:欧洲先锋派
先锋派电影运动末期,受到苏联“电影眼睛派”③的影响,从超现实主义逐渐演变为纪录主义。先锋派纪录电影以日常生活为对象,改变了以往先锋派电影拒绝出规真实社会生活情景的作法。但是这类影片纪录社会生活仍然不是为了叙事,也不是为了再现客观社会现实,展现的只是一些没有逻辑联系却有因果关系的琐碎日常生活片断。
中外电影史57个名词解释汇总
28、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维尔托夫提出:电影机应该象人的眼睛一样去客观地纪录生活实景。为此,他始终拒绝拍摄故事片,他反对传统叙事的方式,反对使用剧本、演员表演、摄影棚拍摄等等。但是在他从事的新闻片、纪录片的拍摄中,又并非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电影摄影。在他的理论中,崇尚技术、迷信机械运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