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看乡村题材纪录片的创新发展
从记录内容看,乡村题材纪录片聚焦乡村自然生态、特色美食、人文历史多,而关注乡村生产关系、产业发展、生育观念、子女教育、农民养老等社会现实问题少;从叙事方式看,仍然以格里尔逊式、直接电影、真实电影这三种叙事模式为主流[8],这也是纪录片自面世以来被纪录片制作者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的叙事手法,鲜有突破。在中...
海德拉巴:曾经印度最富有的城市
他经常参加广播节目,撰写了三部电视节目并为其担任主讲人,其中一部于2002年荣获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BAFTA)颁发的“格里尔逊最佳纪录片奖”。他还荣获了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青年英国作家奖、FPA年度外国记者奖,并获得五个荣誉博士学位。他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成员、皇家亚洲学学会成员、爱...
锐评| 陈欣然:《青春》:失落、流动与生命礼赞
不同于通过引导性的解说与叙述来架构影像文本的“格里尔逊式”纪录片,王兵始终试图不断扩大被湮没于宏大叙事中的个体音量,认为人绝非抽象符号或孤立个体,而是生活在其“自然”状态下、社会联系中的灵魂。作为直接电影的实践者,王兵以近似于人类学意义上的田野调查者、甚至目的性与干预性远低于田野调查者的角色进入非...
佳片推介|《福佑之地》《一百个季节》:虚构、幽灵/戏剧与纪录片的...
《福佑之地》《一百个季节》走在新纪录片的前沿,其大胆的创意、严谨的思辨、极致的情感会拓展我们对于纪录片的认识,正如尼科尔斯所说的:“不必因为纪录片无法遵从于任何一个单一的定义而遗憾,也不必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定义能够涵盖所有的纪录片类型而伤感。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把这种流变不居视为一种值得庆祝的特质。
21世纪以来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国话语的主体性建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苏联“形象化政论”和英国格里尔逊对于纪录片社会教育功能的影响,“画面+解说”的模式为中国纪录片广泛采纳。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9年,《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外合拍的新模式,促成了中外纪录片在技术、观念、文化等方面的直接交流。之后,弗拉哈迪、维尔托夫、伊文思等西方纪录片导演极...
回归纪录片生命本质,这场大会为“纪实创作”与“真实再现”正本清源
“编出来的是故事片,找出来的是纪录片(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纪录片又可以分为三种流派:分别是以画面+简说形式呈现的格里尔逊模式;以德鲁为代表的观察、记录、不干涉的直接电影模式;以让·鲁什为代表的通过采访等形式介入拍摄的真实电影模式。三种模式各有优长:格里尔逊模式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导演意图,直接电影模式可以更好隐藏作者,真...
下一个10W+爆款纪录片,会讲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
格里尔逊拍摄的有关北海捕鲱生活的简单故事为当时的英国电影注入了新鲜血液,画面极富冲击力。这部纪录片首次将普通英国人的生活搬上银幕。今天,人们可以在成千上万的纪录片中看到类似的场面,可是在当时,这样的影片却是令人吃惊的新发现,它将纪录片的眼光从偏远的历史文化题材拉回到关注现实生活中来,实现了其社会学...
韩飞评《中国》第三季:纪录片如何表现上古文明?
尽管约翰·格里尔逊在《纪录片的首要原则》中反对自然素材的平铺直叙,而是强调组织、重构和创造性剪裁,但他仍把是否使用自然素材,当作区别纪录片和故事片的关键标准。但如今的《中国3》已不是简单地在自然素材中加入非虚构元素或角色扮演那么简单——它几乎彻底抛弃了自然素材。《中国3》依靠"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
纪录片如何表现上古文明
尽管约翰·格里尔逊在《纪录片的首要原则》中反对自然素材的平铺直叙,而是强调组织、重构和创造性剪裁,但他仍把是否使用自然素材,当作区别纪录片和故事片的关键标准。但如今的《中国3》已不是简单地在自然素材中加入非虚构元素或角色扮演那么简单——它几乎彻底抛弃了自然素材。《中国3》依靠“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
英国“洋大人”,怎么也“印度化”了?
他经常参加广播节目,撰写了三部电视节目并为其担任主讲人,其中一部于2002年荣获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BAFTA)颁发的“格里尔逊最佳纪录片奖”。他还荣获了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青年英国作家奖、FPA年度外国记者奖,并获得五个荣誉博士学位。他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成员、皇家亚洲学学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