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政治漩涡中的肃顺——是咎由自取?还是政治牺牲?
肃顺是咸丰朝的协办大学士、户部满人尚书,颇受咸帝的倚重,多有不俗的政治举措。1860年10月随咸丰帝逃到热河后,更是深得咸丰帝的专宠信赖,佩内务府印钥,署领侍卫内大臣,“行在事,一以委之”。据说其人平时身穿便服,随意出入避暑山庄,“寝宫亦著籍,嫔御无所避”。不但参预军国大事,而且俨然成为皇家...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是顺应历史潮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
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认为“仁”就是爱人,所以行仁政就要“惠民”。与儒家思想对立的墨子,也主张“兼爱”。这种重视人的看法,是当时的思想潮流。相形之下,君权绝对至上的思想动摇了。由此可见,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形成,与时代是离不开的。
仁政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学说的集大成者...
西周统治者提出“明德慎罚”,主张“先德后刑”,为后世仁政学说的发展铺垫了底色。孔子学说的核心就是“仁”,倡导以“仁”施政,为政以“德”。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提出了更为系统的“仁政”思想。他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仁政是一种广义上的国家治理学说,并非纯粹的司法理念。但在我国...
好的政治是有问题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能商议的 | 专访赵冬梅
其实就是华夏群星闪耀时,是宋朝建国以来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合力的结果,这中间有皇帝的仁慈,也有士大夫的努力,包括士大夫对于皇帝的一些不合乎儒家理想行为的抵制,但是这个抵制也要求皇帝能够听。宋朝建国以来“祖宗之法”,仁厚的政治风气,已经奠定了这样一个宽容政治的基础,当然,祖宗之法也不是自然生成的,它...
仁政:爱民、亲民、敬民
“仁政”是孟子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含有广泛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根本的精髓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施政纲领,便产生了“仁政”一说。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他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
重读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_历史频道_凤凰网
中兴之主:实行仁政整肃吏治的王霸杂用正是这样的原则,为汉宣帝时代构造了一个法令严明又重义温情的氛围,为社会走向大治创造了条件(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在儒学主张的修饰下,为自己的举措套上一层温情的面纱和一个仁义的光环,避免把内在的本质功利的计算直接暴露出来。汉宣帝与“与民休息”...
管窥诸子百家时代
其中孟子主要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学说,率先提出人性本善的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他说“仁政”不是别的,就是君王实行爱人、实行忠恕的结果。孟子的“性善论”及“仁政”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尽管都在讲“仁者爱人”,孔、孟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自北宋胡宏提出“孔孟...
阎步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札记》小序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云:“一个政权可以建立在对人民仁爱的原则上,像是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那样,这就是父权政治”,“这样一种政权乃是可能想象的最大的专制主义”。大家都知道,“爱民如子”、实行“仁政”,系中国文化推崇的最高政治境界,而在康德眼中,这却是最大的专制主义。中西观念之异,于是格外凸显了。我...
孟子的仁政思想智慧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孟子·滕文公上》)孟子认为,行仁政,始于正经界,即力主通过“正经界”来推动土地改革,来遏制“暴君污吏”对民众利益的蚕食,从而保障民众的生存权,以期民众能“养生丧死无憾”。孟子“制民之产”的主张,体现了其“仁政”思想对民生的关切,经济上“富民”“惠民”,满足百姓基本生活,...
大军阀预言:毛泽东是个可怕人物!十年后,其部果然被解放军消灭
薄一波拿到了“尚方宝剑”,立刻打着牺盟会的旗号,在山西公开发动群众,宣传抗日主张,招兵买马。搞宣传是薄一波的强项,他动用各种资源在全国介绍牺盟会,吸引了各地有志青年前来报名。阎锡山看到薄一波果然有两下子,就把培养军政干部权力也交给了薄一波。军政训练委员会的实际办事机构是政训部,政训部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