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成都谈《流浪地球3》最大挑战:宇宙航行和意识上传如何完美...
在当下的国内科幻界,刘慈欣认为,影视和文学还存在着互相促进的关系,“美国的科幻影视作品大概有一半甚至大部分是原创故事。跟美国科幻界不一样,中国科幻影视的故事资源,相当大一部分,是从科幻文学中改编而来的。这样一来,科幻影视的成功,肯定会反过来促进科幻文学发展,比如带动原创故事的销量,引发大量读者对科幻文学产生...
《三体》和《流浪地球2》中的隐藏“黑科技”
《流浪地球2》中给观众带来极大视觉冲击力的太空电梯,其关键材料,其实就是当今科学界功能性最强的新材料之一——石墨烯。太空电梯的概念最早提出时,如何建造拥有足够长度和强度的缆绳,以连接地表和3.6万公里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并能够承载巨大的电梯,曾是一个难以跨越的技术难题。进入21世纪后,随着石墨烯这一超强韧、...
祸根现形:印度部件致美飞船滞留太空,归咎中国落空
哎呀,最近的国际新闻真是热闹非凡,不过说到最让人揪心的,那非美国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飞船莫属了。这艘飞船从筹备发射起就不太顺,先是氦气泄露这个小麻烦不断,硬生生把发射时间推后了好几次。好不容易在6月5日这一天,他们总算把漏气的问题给堵上了,让飞船如火箭般直冲云霄。然而,好景不长,飞船刚一踏上...
青春密法丨青年读书笔记第七期——李嘉彬《流浪地球》
“飞船派”主张建设城市大小的飞船,带着人们离开地球,寻找新的家园。“地球派”则主张以地球为载体,建设行星发动机,带着地球去流浪。然而人类在宇宙间离开地球,就像婴儿在沙漠里离开母亲。正如书中的那个难以抵过时间考验的“玻璃球生态系统”,“飞船派”们设想的远航飞船也不可能离开地球及地球上其他生物所组成的庞大...
心有高山 筑梦未来(艺文观察)
他们发现,写《流浪地球》剧本时,那个“不自信”的壁垒消失了。郭帆认为,“国力强大是对科幻电影最好的背书”。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中华民族从此飞天梦圆。20多年来,我国载人飞行经历了从单人单天、多人多天到两人中期驻留再到多人长期驻留的跨越,中国智慧闪耀太空...
火星的孩子
剩下的问题似乎就是,怎么做以及什么时候能做到(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流浪地球》里,整个流浪计划需要100代人来完成。在郑永春看来,现实中,人类向火星迁移并在那里新造一个文明社会,同样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接一代人的努力。对于马斯克“20年以内”的说法,即使对火星和星际探索怀抱梦想的科学家、火箭学家等都觉得过于乐观...
为何好莱坞电影在国内不吃香了?新罗密欧与朱丽叶,给了答案
而且,这电影里女主是个外星人,自从太空发现到带回地球没穿衣服,一直就顶着两个雪白的扔子走来走去,没有半点遮遮掩掩和不自信的感觉。最后说说这部电影的故事剧情和设定,本来不是冲这个看的,但意外发现电影的前半段还不错,人类宇宙飞船在一颗经过彗星里发现了一艘外星宇宙飞船,于是前去探索,飞船宏大又诡异...
李书福,瞒不住了
从创新热情和勇气,包括如今的业务布局来说,李书福与马斯克的确很像,但从创新起点和路径来说,两者毫无疑问有着巨大的区别,就像《流浪地球》与《星际穿越》的区别:马斯克的梦想,是坐着飞船移民火星;而李书福的坚持,是扛着地球开发宇宙。参考资料[1]《俞敏洪、李书福、王洋带你走进国内最先进的卫星超级工厂》时空...
《流浪地球》中的MOSS能否成真?中科大校友研发新型量子接收器,可...
在最近热映的《流浪地球2》中,可自适应环境、自主决策的量子计算机550W承担了改变人类命运的关键角色。虽然影片里那种通用的量子人工智能似乎还很遥远,但具有自适应能力的专用量子设备已在实验室中悄然诞生。近日,由中科大校友&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生崔超涵担任第一作者的新论文,介绍了一种量子接收器。
《流浪地球》中人类为什么不选择坐飞船逃离太阳系?
再大的宇宙飞船,也是需要星球提供给养的。而地球生态系统的优势就只有一个字:大!带着地球去流浪,不是浪漫,而是理性!带着整个地球逃离、寻找新的太阳,不能保证每一个人都生存下来,但肯定比“诺亚方舟”能活更多的人。在找到新太阳之前,我们的地球就是人类穿越宇宙的“魔法仓库”。别的不说,地球发动机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