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团队与合作者揭示植物根系形态如何被重塑
为寻找控制植物细胞分裂方向的关键因子,该研究建立了一套显示细胞分裂方向变化的形态学筛选系统。研究通过结合双色标记植物BY2细胞及高通量荧光共聚焦快速筛选策略,对超过15000个化合物进行细胞成像筛选,获得了细胞系和植物中均可控制细胞分裂方向变化的化合物coral7。进一步,研究尝试对coral7进行化学修饰以期获得其直接蛋白...
在体外构建感觉神经复杂体系!北师大科研团队与合作者在《细胞》发文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倩教授介绍,科研团队创新利用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组技术,分析了人类感觉神经元发育各阶段所有细胞的基因表达,发现不同感觉神经元的产生和分化由多层级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联合调控,最终探清了相关发育机制。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表示,...
【中国科学报】月背火山活动“面纱”首次揭开---中国科学院
近日,中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月壤样品做出的首批两项独立研究成果,同时刊登于《自然》和《科学》。两项研究首次揭示月球背面约28亿年前仍存在年轻的岩浆活动,填补了月球玄武岩样品在该时期的记录空白。其中一项研究表明,月球背面43亿年前就存在岩浆活动,因此月背岩浆活动至少持续了14亿年。审稿人认为,...
科学网— 月背火山活动“面纱”首次揭开
嫦娥六号月壤样品首批研究成果发布■本报记者冯丽妃胡珉琦见习记者蒲雅杰近日,中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月壤样品做出的首批两项独立研究成果,同时刊登于《自然》和《科学》。两项研究首次揭示月球背面约28亿年前仍存在年轻的岩浆活动,填补了月球玄武岩样品在该时期的记录空白。其中一项研究表明,月...
追问daily | 10年研究绘制最全最大人脑图;利用AI预测神经递质类型...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JanFunke及其团队在近期论文中探索了利用人工智能预测神经递质的可能性。他们通过使用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研究团队首先对果蝇的神经连接图进行了重建。他们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预测从神经突触前释放的递质类型,网络成功预测了六种主要递质:乙酰胆碱、谷氨酸、GABA、5-羟色胺、多巴胺和章鱼胺(...
赵可伟 | 探索中草药囊泡新蓝海 做一个推动者和引路人
2021年11月5日,国内首届“中草药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论坛围绕细胞外囊泡研究领域中独具中国特色的中草药细胞外囊泡作用机制和临床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开展交流探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赵可伟是这次论坛的主要组织者之一(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以这次论坛为契机,赵可伟与他的团队相继争取了诸多合作与...
【科技前沿】专家点评Nature | 华甜/刘志杰团队与合作者揭示苦味...
联合研究团队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人源苦味受体TAS2R14分别与植物来源马兜铃酸A(Aristolochicacid,AA),药物分子氟芬那酸(flufenamicacid,FFA)和compound28.1结合,以及与不同G蛋白偶联状态下的高分辨率结构(图1)。发现TAS2R14中至少存在三个可被不同配体调控的位点,其中AA,FFA和compound28.1...
David Baker团队又一突破:首次利用生成式AI设计出全新抗体
“上帝之手”、华盛顿大学生物化学教授DavidBaker团队及其合作者,首次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从零开始设计出了一种新型抗体,将抗体疗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据Nature报道,这一工作提出了将人工智能驱动的蛋白质设计带入价值数千亿美元的治疗性抗体市场的可能性。
...国家基金委主管主办期刊Fundamental Research发表团簇模型研究...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侯高垒教授及其合作者基于模型团簇体系,在利用自主研发的低压碰撞反应池结合飞行时间质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在研究钒团簇和钴团簇催化甲醇制氢机理时发现:钒基团簇和钴基团簇具有迥异的催化甲醇制氢反应活性,钒基团簇可有效催化甲醇脱氢,而钴基团簇则不能催化甲醇脱氢(AngewandteChemie2021,60,...
追问weekly | 过去一周,脑科学领域有哪些新发现?
DPAD:利用AI揭示大脑活动与行为之间的复杂非线性模式大语言模型生成的虚假信息可能威胁未来的社会信任AI生成编程作业接近学生水平,但仍可被人类评估者识别机器学习与心理语言学结合,有效检测社交媒体的希望语言运动与睡眠的长期效应如何影响大脑健康合成数据加速医疗研究,提升机器学习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