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以前“计划生育”时海报,如今句句是真理,00后感慨胎教有用
“孩子少了负担就小,能轻松前行快速奔跑;孩子多了资金就少,得疲于奔波只为温饱。”这两句标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道出了计划生育的精髓。它告诉我们,孩子少了,家庭负担就会减轻,父母可以更加专注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而孩子多了,家庭资源就会分散,父母可能会为了温饱而奔波劳碌。再看那些海报上的图片,更是直观...
“计划生育”发起人:要求全国人民只能生1个,自己却有8个孩子!
1957年,全国正在经历一片建设热潮,欣欣向荣之际,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却发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他发表了一篇题为《新人口论》的文章,明确提出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并倡导计划生育。彼时,中国的宣传口号是“人多力量大”,新中国刚刚成立,正需要大量劳动力去推动经济发展,因此马寅初的观点显然与当时主...
科学避孕 我的未来 我的选择 | 古交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倡导科学避孕,让完成生育计划、没有生育意愿的女性不再担心意外怀孕,可以轻松愉快地享受幸福生活。
当年的计划生育宣传语,写这个的真是人才啊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大地上回荡着一系列响亮的口号,它们是时代的印记,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计划生育,利国利民"、"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些宣传语如同时代的号角,响彻云霄,深入人心。它们不仅仅是政策的宣传,更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影响着亿万家庭的生活选择。今天,让...
当年提出计划生育的马寅初,自己却娶2个老婆、生8个孩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务院提出了计划生育的工作报告,并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口号。到了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正式成为了一项基本国策,独生子女政策也开始严格的执行。当年的独生子女长大后,首先面临的就是父母养老问题,一对夫妻要养育四个老人,若是加上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赡养的老人数量就达到了八人之...
反思计划生育:少生优生,幼儿园苦苦招生
低生育率的后果,率先反映在幼儿园行业(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曾几何时,少生优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贯彻到每个人骨子里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在计划生育几十年的“熏陶”之下,人们本能认为“只生一个好”是好事,是对自...
过去的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这句话是什么含义呢?
这个计划生育其实就只每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而且从80年代初一直持续到了2015年才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也就是说标志着计划生育制度的结束。其实在那个年代,尤其是80年代以后和90年代以后出生的子女,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只有唯一的一个独生子女。而那个时候我记得还有一个口号。叫做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
计划生育的功过得失——马寅初
伴随着“大跃进”和“超英赶美”,计划生育实际上并没有在中国得到施行。真正开始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1970年代初期,毛泽东的思想发生转变。中国政府开始切实推行计划生育,提出了“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口号。1973年,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并提出了“晚、稀、少”的口号,要求晚婚、一对夫妇两次...
历史回顾:1982年3月13日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发布实施渊源探究
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提到计划生育,有一位我们绕不开专家,他就是著名的人口理论专家马寅初先生。马寅初先生于1882年6月24日出生于浙江省嵊县浦口镇,名元善,字寅初,出生于绍兴小皋埠,后随父迁居嵊县(今嵊州)浦口,祖籍在嵊县(今嵊州)谷来镇,浙江嵊县(今嵊州)人,无党派人士...
生育的细节|於嘉:生活不易,别用“催生”口号对年轻人施压
所以,我个人非常不提倡以口号式的方式提振生育率,尤其是对本就生活不易的年轻人施加压力,让他们感觉到生育是一项需要完成的任务。但这也并不代表无计可施,提高生育率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计划,并不应该只看短期的效果。营造儿童友好的环境、改变人们对家庭规模的认知,更多是改变下一代的生育观念,需要二十年、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