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唐诗好就好在没有“爹味”
那是农历的十一月初,杜甫在长安的官职定了,连夜出发回老家奉先县接妻儿,当时的节气大约在大雪至冬至之间,寒冬将至,只见“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一路上可谓触目惊心,那句人人能够记诵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便是这次沿途所见。所谓的盛唐已经千疮百孔。一个多月后,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
安史之乱中,王昌龄、高适、李白、杜甫、岑参等诗人的结局如何
同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逃往蜀中,长安失守,杜甫因为官职太小,没有被叛军俘虏。这之后,杜甫流落各地,他目睹了安史之乱时期大唐百姓的凄惨现状,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后,杜甫想去灵武投奔朝廷,但在路途中被叛军俘虏,押往长安。767年,郭子仪大军围困长安后,杜甫乘乱逃走。杜甫...
“诗圣”杜甫的十大经典诗词名篇,苦中有乐亦是深情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山河依旧、草木深长的景象,反衬出国家的破败和人民的苦难。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花鸟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亲人的深切忧虑和悲痛。颈联“烽火连三月,...
安史之乱中,王昌龄、高适、李白、杜甫等诗人的结局怎样?
整整十天粒米未进,服药时间长达十个月。叛军还是怀疑王维耍花样,押往洛阳关在菩提寺,王维不得已接受安禄山任命。安禄山在凝碧池摆宴时,一个乐工摔碎乐器朝西方痛哭,被绑起来肢解示众。王维听说后感慨万千,写了一首《菩提寺禁裴迪》,其中“百官何日再朝天”一句成了他没有屈服的见证,日后帮他摆脱了通敌嫌疑。7...
“诗史”之前:还原安史之乱前杜甫生活的历史图景
青年历史学者王炳文今年出版的《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一书,正是聚焦于开元前夕到安史之乱这段时期,详细地描摹了盛唐时代的政治、文化脉络,勾勒出杜甫的家世渊源和与之相关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呈现他在盛世背景下成长、浮沉的前半生。正如张国刚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所说的:“作者下笔的重点不是杜甫的游历,而是...
原创原创“诗圣”杜甫-成于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内部为争夺政权而发动的内战(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因此史称“安史之乱”。这场内战长达八年,直接导致唐朝人口数量锐减,经济严重受挫。八年的战乱,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曾经写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从长安到成都,杜甫一路上写下恢弘的史诗,将盛世的遮羞布狠狠扒开
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一路向西的“旅程”上,他以史为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将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受写成诗篇,这些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诗歌也成为了诗歌史上的不朽之作,因为被后世誉为“诗圣”。因为杜甫的这些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诗歌既从一个侧面呈现出了安史之乱的旷日持久,也从一个侧面呈现出了一个家...
杜甫的历史图景:更好地理解杜甫,更好地理解唐代
杜甫确实在安史之乱,他本人经历了动荡和流离之后,把很多的声音留给了一般的、在动乱当中的、苦难的人。所以这是杜甫在宋以后(得到)非常高评价的一个原因。甚至可以说,这是唐宋之际的一个不算重大,但是很微妙的一个变化,就是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它有时候要反映出的一般人疾苦。这实际上成为了宋以后的士大夫评价...
出身名门死于穷困,杜甫的一生为何“高开低走”
第二年秋天,两人又在兖州重逢。兖州之会后,李杜再无相见,但杜甫经常有诗来表达想念。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被卷入永王李璘的军事行动中,因此下狱,杜甫牵挂不已,在客居秦州时连着好几晚梦到李白,写下了著名的《梦李白二首》。从某种程度上说,李白是杜甫精神世界的一个参照,甚至就是杜甫另一个自我的投射。杜甫在...
杜甫56岁写下《登高》,开篇就是千古绝唱,读来荡气回肠,被誉为古今...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藩镇节度使又乘势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战乱频发。杜甫本来打算投靠成都节度使严武,可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杜甫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杜甫在夔州一住就是三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