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特勒、德国媒介理论与中国媒介研究——杰弗里·温斯洛普-扬教授...
访谈中介绍了基特勒媒介理论的学术脉络与思想内涵,主要观点有:基特勒早年文学研究为其媒介研究奠定了分析基础;任何媒介都具有物质性,但不等同于物质材料,媒介决定我们的现状,可以从媒介角度考察中国现代性进程;媒介考古学发掘历史盲点,当下媒介考古学呈现为政治性、技术先验与反人类时间这三种趋向;“文化技术”理论强调阅读...
基特勒电影观的不足
麦克卢汉从人身体的角度去考察技术,而基特勒则直接从技术的角度去考察,技术对人的身体有何影响。由此看来,基特勒在“技术决定论”上似乎比麦克卢汉走的更远。基特勒认为:“数字媒介技术通过声光电等多媒体形式,将原本在书写时代被分割开来的不同感官领域整合在一起,替代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也模糊了人与机器的界限。
基特勒电影中神化权威的统治
电影是如何成为国家神化的权威,在基特勒看来是需要很长一段历史的。基特勒的话语网络延续了福柯的观点,福柯的话语机制以及拉康的精神分析都给基特勒带来不小的影响,他从话语分析转向媒介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要为这些理论找到历史落脚点,提供新的物质基础。随着“话语网络1900”的到来,传统的传播形式受到了严重的冲...
课程讲座 | 基特勒媒介思想与德国媒介研究
内容简介德国媒介理论及其所建立的研究范式,源自德国媒介学者弗里德里希·基特勒(FriedrichKittler)的媒介研究。讲座结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德国社会背景,分析为何此时麦克卢汉的思想能够进入德国学界,基特勒又是如何融合麦克卢汉、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和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想来发展媒介理论,并重点介绍“媒介决定了我们的境况”...
探究“文化的数据”:后人文主义媒介史书写的兴起与发展
从基特勒到吉特尔曼,后人文主义媒介史书写因应数字革命而出现,将描述媒介对人类文化历史变迁的构成性影响作为核心视野,并且历经二十年左右的发展,逐渐摆脱对于媒介技术形式的自然化及本质化预设,将研究范式的核心逐渐从媒介物件本身转变为基于媒介、形构媒介的社会传播实践,形成一种既关注历史媒介的塑造性影响,又向多元异质...
深观察|人类驯服AI巨兽,需站在《智人之上》|ai|赫胥黎|机器人|...
如果基特勒看到了今天的人工智能,他更加不会说AI是人体的延伸了——因为人类用户不仅不能描述、解释和预测AI的行为,而且还很快就无法控制AI的行为了(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由此,赫拉利认为,与此前的印刷机、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这些仅仅作为传播工具的媒介不一样,人工智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能够自行产生想法并自行行动的主体。
何谓“媒介物质性”:一种马克思主义视角的辨析
德布雷、基特勒、克莱默尔等人的媒介学说正是为了取消物质/非物质、人类/非人类、主观/客观的传统二元划分,将媒介学说引向神秘主义。因此,“物质转向”思潮使媒介物质性的理论基础具有某种神秘色彩。媒介物质性统一于物质本身,而不是神秘的泛心论。以贝内特、格兰特为代表的新唯物主义致力将物质解释为具有“活力”“能...
江苏公众科技网
会上,京口区大禹山创意新社区与南京维拓、江苏汇智智能、苏州慧工云等7家企业进行签约仪式。约瑟夫·基特勒院士等5位专家就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前沿和行业发展做主旨报告。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专题产业对接会,30多家知名企业围绕13项重点需求与嘉宾企业、与会代表进行供需交流对接。
复活、断亲与媒婆:技术撩拨下的人类交流
Reproduction一词同时具有“复制”和“繁殖”的意思。卡夫卡说,“每一种新媒介都是生产鬼魂的机器”,基特勒则说:“媒介记录和传输的可能性有多大,灵异世界就有多大。”这三位论者都可以说是媒介学者,在这一点上他们取得了共识。如前所述,记录型媒介和传输型媒介的新发展不断地撩拨人们克服距离(异地和死亡)实现...
数字社会|人类学怎样研究算法?_思想市场_澎湃新闻-The Paper
通过再现的重复,界面也在训练对各种参与形式的接合与拆分。通过提供选择性的访问,界面使选项隐形,这也是基特勒(FriedrichKittler)关于计算机不是光学媒介的想法的一种表现。这也是为什么根据在生产的地方斗争这一准则,界面是抵抗和即兴的场所的理由。人机界面不是唯一切题的界面。还有形形色色的非人类行动者之间的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