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跨越千年的文化强音——全国主流媒体酒泉调研行活动走进莫高窟
参观石窟“这是我第3次来到敦煌,前两次分别是1996年和2006年。这么多年过去了,敦煌变得越来越好,莫高窟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下变得越来越好。透过壁画、彩塑,我能感受到多元的文化在这里的碰撞,能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沟通和文化元素共享。”海南日报编辑中心主任曹建说。
今年敦煌莫高窟网约门票每日限额发售6000张
据悉,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为莫高窟旅游淡季,参观内容为数字展示中心体验(7个数字洞窟展示)+莫高窟窟区实地参观(12个实体洞窟及博物馆群);5月1日—10月31日为旅游旺季,参观内容为数字展示中心体验(7个数字洞窟展示)+莫高窟窟区实地参观(8个实体洞窟及博物馆群)。在旅游旺季,敦煌研究院将适时启动应急参观预...
莫高窟“十一”黄金周参观攻略,来了!
登录莫高窟参观预约网官方网站预约购票。3通晓须知畅玩无忧1、网站开放预订时间段:07:00-22:00。2、莫高窟参观预约网可预约购买30天以内的门票。3、预订方式:莫高窟参观预约网仅支持电脑及官方微信公众号(小程序)预订,不接受电话预订。4、优惠票及特殊优惠票也需要通过莫高窟参观预约网在线提前预约,购票过程...
【文化】80年前,到莫高窟参观研学要守这些“规约”
民国时期,摄影技术开始应用于文物调查与研究工作,前往莫高窟参观考察者亦多有拍摄文物之举,有的还将洞窟塑像壁画照片结集出版,代表作如陈万里的《西陲壁画集》、邵元冲主编的《西北揽胜》等。针对日益增多的文物拍摄活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管理石室壁画塑像及其他古迹摄制照片及电影暂行办法》规定:石室壁画塑像及其他古迹...
近10万人次在沪参观“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
长假期间,走进位于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0米层的“何以敦煌”展厅,在莫高窟经典洞窟复制窟的门口,总能看见排队观展的市民游客。“国庆长假带孩子来看敦煌大展,让她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很有意义。”市民徐女士说。10月1日一早,徐女士带着10岁的孩子来到中华艺术宫参观。“进来以后就直奔人工讲解预约台...
莫高窟真的会消失吗?
通过数字化采集、加工和复原,敦煌的壁画、彩塑乃至整座洞窟被复制,各地民众得以一睹真容(www.e993.com)2024年10月29日。敦煌研究院数字化所副研究馆员余生吉说,敦煌研究院已经完成近289个洞窟的数字化摄影采集,超过莫高窟一半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这已经花去了30多年时间。大卫雕塑与敦煌佛像...
中国有四大石窟,为何只有敦煌莫高窟不是5A景区?
为此,2002年敦煌研究院曾与美国、澳大利亚科研单位合作研究莫高窟游客承载量,最终研究成果表明,莫高窟单日游客接待的最大容量为3000人次,莫高窟开始实行网络实名预约参观制度,但对蜂拥而至的游客,莫高窟只能把单日游客接待承载量提高到了每天6000人次,但实际上,自2017年以来,莫高窟日接待量多次突破18000人,2019年莫高窟全年...
6座莫高窟经典洞窟一次看齐:“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在上海开幕
尽管只是复制窟,但依然对观众有着特别的吸引力。记者在压力测试现场看到,每个石窟都让观众流连忘返。相对迷你的第3窟因为容纳量有限每次只允许一人入内参观,观众在石窟门口还排起了有序的长龙。敦煌壁画绘有上海在展览的入口附近,一幅复制的壁画讲述莫高窟与上海早有渊源。
【新甘肃·周末对话】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希望年轻人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和作为。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梓懿杨方铭张永刚郝婉君今天,穿越大半个中国,前往敦煌莫高窟参观,会让绝大多数人感到激动。时光若向后倒退60载,去一趟敦煌的艰苦程度难以想象,更不用说扎根大漠。很明显,我们将要讲述的,是一段关于樊锦诗和敦煌的故事。从燃烧自己的青春,到...
敦煌石窟艺术巴黎特展借数字技术促进文化交流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刘红革在开幕式上说,本次活动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再现敦煌石窟的辉煌。“数字技术让我们能够更生动、更真实、交互体验式地感受到古代艺术的神韵和精髓。”本次展览对敦煌石窟的鲜活讲解和多元呈现让现场观展的法国民众克里斯托夫·朗德里感触颇深。朗德里说,他曾于20世纪末首次参观莫高窟,但当时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