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件文物说青海】绳纹双耳陶盉——《百件文物说青海》之三十八
“这件陶盉是一件夹砂粗陶器物。高21.1厘米,口径21.3厘米,腹围9.5厘米,敛口,口沿刻划四道弦纹,并置一短颈管状流,流口粗短,向上,对称双宽耳,双耳上捏塑有附加堆纹,平底。素面,器身通体饰绳纹。器身有较重的烟熏痕迹,说明是具有加热功能的炊具,是实用器。”青海省博物馆典藏部副主任宋涛介绍道。青铜时代...
处州陶瓷史溯源初探
其中陶器有灰陶、夹砂陶、红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类型有釜、瓶、盂、碗、小缸、罐等。纹饰有曲折纹、人字纹等,经省文物部门考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3000-5000年)遗址,说明瓯江上游的龙泉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开启了陶瓷文明发展史。2022年初,云和县文物保护中心联手浙江省考古研究所、陕西龙腾文物保护有...
文博日历丨古人把“飞鸟绕日”画在了彩陶上
夹粗砂乳白色陶(或乳黄色)以红彩和黑彩为主质地粗糙、坚硬(夹砂陶需约1020度才能烧制成型)下图是宗日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猜一猜你能从中区分出马家窑风格和宗日风格不△图源:青海省博物馆宗日遗址有多宝藏?古人五千年前就用上刀叉了宗日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也许是因为马家窑...
千年一瞬!触目可及的千年“潦浒陶”掠影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潦浒村,一座号称有千年历史的陶瓷小镇。近年来,在距离潦浒村十余公里的横大路有了重要发现。一是发现距今5000年的“贝丘遗迹”及夹蚌陶、夹砂陶片。二是在距离潦浒7-8公里的越州横大路出土一批陶器,经考古证实多为春秋战国早期、距今至少2790年-3000年。明代云南青花碗(包建新摄影)...
诺木洪文化 陶牦牛
它长8.2厘米,高5.8厘米,宽3.3厘米,夹砂陶,为手工捏塑而成。陶牦牛两角和尾部稍残,背部呈波浪形,腹部长毛及地,显露出牦牛站立休憩的形象。牦牛眼睛、鼻孔镂空,背部的曲线、腹部的肌肉、腹下的长毛等细节对牦牛的形体特征表现得十分到位。其文化性质属于青铜时代诺木洪文化。诺木洪文化因首先发现于都兰县...
陕西丰京大原村西周制陶作坊遗址 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付仲杨研究员介绍,通过前5个年度的发掘,确认该遗址的主体年代为西周晚期偏早阶段,主烧夹砂褐陶微分裆疙瘩鬲,是一处产品相对单一、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制陶手工业作坊遗址(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鬲是当时用来蒸煮食物的炊器,三足下面放柴火来烧。夹砂陶就是将砂石拌在泥坯里烧制,有时还会加一些蚌料,使导热更快。” 2023年,...
考古新发现 陕西发现西周晚期高水平制陶遗址
1月16日,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考古人员在位于西周都城遗址之一的丰京遗址上,发现一处西周晚期偏早阶段、主烧夹砂褐陶微分裆疙瘩鬲的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制陶手工业作坊遗址。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陕西西安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西周时期陶窑1座、灰坑10个(含陶窑操作间)、...
三星堆东北方发现新石器至明清不间断文化层
联合遗址发现了丰富的三星堆一期(宝墩文化)遗存,主要以灰坑遗迹为主,夹砂陶占绝大多数,器形主要有折沿粗绳纹花边口罐、镂空圈足豆、高圈足盘、圈足器、泥质敛口罐等,夹砂陶罐口沿压印绳纹呈花边口状是比较典型的风格,器身多饰粗绳纹、平行线划纹、齿状附加堆纹、凸棱纹等,与三星堆文化的发展序列紧密衔接...
西津渡往事
第一层是清代路基,大约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当时路面为中铺石条,两边铺以块石;第二层路面主体为横向铺砖,旁边砖砌路牙,是明代烧制的青石小砖;第三、四层路面均为碎石夹夯土铺设,考古分析这一层不晚于唐代;第五层路面为土路,内含早期砖瓦及夹砂陶片,形成年代可能在唐以前;最下面一层是山体岩面,但明显...
西津渡往事-新华网
第一层是清代路基,大约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当时路面为中铺石条,两边铺以块石;第二层路面主体为横向铺砖,旁边砖砌路牙,是明代烧制的青石小砖;第三、四层路面均为碎石夹夯土铺设,考古分析这一层不晚于唐代;第五层路面为土路,内含早期砖瓦及夹砂陶片,形成年代可能在唐以前;最下面一层是山体岩面,但明显经过人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