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无我及因相应与缘相应
十二支因缘这内因缘的缘相应,指有情在器世间的一个环境相应的部分,有情在器世间有六种界的和合,就是地、水、火、风、空、识,这六个法的和合,才使得十二支因缘它能够从无明一直流转到老死忧悲苦恼的成就。内因缘法,这十二支跟无我法的相应。《佛说大乘稻芉经》:如是内因缘法,亦以二种而得生起。云...
如来藏学性空缘起思想浅论——大乘三系思想学术论坛第二场
唯识学性空缘起思想的异同及这种差异形成的因缘:为了让凡夫断除恐惧无我之心,同时令外道远离对实体的妄想执著,故如来宣说如来藏学;为让不知毕竟空真义而执著空相者破凡圣偏执,龙树菩萨说“八不”中道,故有中观学;无著菩萨普为诸乘众生除障得果,请弥勒菩萨宣说《瑜伽师地论》开启唯识学。
刘月明:围棋与儒释道 围棋与佛家超然物外的境界
正是在佛家缘起性空的熏染之下,对弈者和观棋人都实现了对外物的超然。诸法无我,破除我执。这既是佛家能够超然于自我哲学,基础和理论诉求。如《金刚经》云;无我者非我,非我所,非我之我”。佛教认为,人身是“五蕴”的假和合,由因缘条件形成,并受制约,人生流迁是“十二缘起”的过程,遵循严格的因果律,人生“无...
佛教中的十大真谛:无常、空性、缘起、般若、涅槃……
中道应以般若智慧来调和事理,融和有无;中道是以般若智慧来导正吾人的行为,趋向解脱之道。九、般若是指向人生正途的光明法炬。有了般若,才能照见缘起性空,洞悉事事物物的无常、无我,而能知苦灭苦。佛教所讲的一切法,凡无般若,皆为世法,一切法有了般若,才是佛法。如“布施”而有般若,才能三轮体空;“...
何欢欢︱“转世”的意义
因为万事万物由因缘和合而生灭的“缘起”理论所明示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往往被处于生死苦海中的人们消极地理解为“无常”。而观音菩萨所照见的“空”实际上告诉我们,应该从被动的“随缘轮回”(随波逐流)走向主动的“随缘成佛”(心想事成)。《心经》以观自在菩萨为主角,正是提示了连结“空”与“缘起”的...
圣凯教授:中国佛教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与界限
佛教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世界观,缘起性空、如实观照的认识论,辩证思维和逻辑推理的方法论,忘我利他、普度众生的人生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德观,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奉献精神以及佛教在哲学、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内所积累的丰硕成果,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当今建设...
佛学的两个要点:一个是缘起有,一个是自性空
一切事物起因于缘,缘起生有,缘灭归无,缘起缘灭,万事万物之间的因缘和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苦有所集,灭有正道。善恶报应,全在因果。缘起缘灭,终归于空。万物无自性,无实存,唯有空性,唯有因缘和合导致的事物暂存。事物自身没有存在的根据,一切都是因缘和合导致。
衍一禅师:三法印与缘起性空
这其中“诸行无常”但说有为,“涅盘寂静”但说无为,“诸法无我”则有为无为兼说。后来到了龙树菩萨时代,他把之前学说归纳为四个字“缘起性空”,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归纳,所有依赖条件结合的事物,都没有永不改变的自性,所以叫“缘起性空”。因为中国文化中很少讲空的,所以这四个字后来到中国慢慢演变为“缘...
太虚大师:法性空慧学概论
空慧、也有很多异名。如“二无我慧”,即人无我和法无我;明了一切众生无主宰自体,一切法无自性实体,故一切众生和一切法之我体皆无,也就是了达人法均空的空慧。又“无分别智”,是能通达诸法无分别性的智慧,也就是空慧。此无分别慧,主要在证入一切法性空,毕竟无所得,才是真正的无分别慧,也就是平常所...
刘月明:围棋与儒释道 围棋与佛家超然物外的境界
正是在佛家缘起性空的熏染之下,对弈者和观棋人都实现了对外物的超然。诸法无我,破除我执。这既是佛家能够超然于自我哲学,基础和理论诉求。如《金刚经》云;无我者非我,非我所,非我之我”。佛教认为,人身是“五蕴”的假和合,由因缘条件形成,并受制约,人生流迁是“十二缘起”的过程,遵循严格的因果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