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烈:禅宗对佛教人文精神的张扬
在早期佛教和部派佛教那里,是把生死和涅槃,世间和出世间等分别对待的,甚至是对立起来的。他们厌弃生死、厌弃世间,欣乐涅槃、欣乐出世间。然这按大乘佛教诸法皆空的理论看来,仍然是一种分别和执著。大乘佛教强调一切法皆空,是说不仅我空,而且法也空;不仅有为法空,而且无为法也空。既然一切法皆空,那么一切法皆平...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
譬如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往往被世人误以为酒、色、财、气叫四大,因此戏称那些不贪酒、色、财、气的人是“四大皆空”。其实“四大皆空”是佛教对世界和人生现象及本质上的说明,它所蕴含的深奥义理,以及它与我人关系的密切,实非一般仅知追逐酒、色、财、气之徒所能理解。一四大的意义及功用四大是指...
酒与古代佛教僧人之戒律实践 | 王磊
《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杂事品》也有如下的问答:“问:‘得酤酒家乞食乞财不?无事得空语不?’答:‘酤酒门一切不得入,若入者犯堕。若更有余门得入……’问:‘劝人饮酒犯何事?’答:‘强劝不饮突吉罗,若饮犯堕。’”不仅不可沽酒卖与别人,即使是沽酒的酒店,僧人都不应入内乞食或站立在旁,...
易中天|中国化的佛教——心灵与艺术美的禅宗境界
只有将“无”的绝对永恒性和“有”的绝对永恒性一并取消,才是真正彻底的“空无”:“不真”即“空”。僧肇的学说,标志着佛教哲学从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的转化。因为既然“有”与“无”都是相对的,那么佛性神理和彼岸世界,也就当然既不在客观的现象界那里,也不在客观的本体界那里,而只能在每个人内心深...
刘月明:围棋与儒释道 围棋与佛家超然物外的境界
佛家之所以能够超然物外,基础在于佛教的根本教义“缘起性空”。佛家认为,世间没有独在性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为世间万物皆是因缘和合而生,所以本性为空。“缘起性空”是佛教的四法印之一,被视为宇宙人生的真谛。世间的森罗万象,如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一人一物,乃至微尘沙砾等,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都将...
深度丨佛学的空 PK 哲学的虚无主义
照见五蕴皆空(照见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五蕴乃是空的,这句是《心经》的整个核心,我细说下,首先说五蕴是什么(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佛教认为包括人身心的万物是由五蕴构成,蕴字是梵语,意思是聚合,其中色蕴是物质世界的,其他的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等,都是意识的,人的身心和意识就是由这五蕴聚合而成。色是可以看...
佛陀发现了宇宙的七条规律-佛陀发现了宇宙的七条规律吗
6.空-万物皆空,没有永恒的自性。一切存在都是暂时的,没有固定的实体。我们的概念和标记是对现实的替代品。例如,一张椅子只是一种形式,它没有永恒的真实性。7.解脱-通过觉悟和修行,我们可以超越痛苦和无明,实现内心的自由和解脱。这是佛教修行的目标之一。例如,通过打破自我的束缚和培养慈悲心,我们可...
四大皆空指酒色财气?中国人都误解了佛教,心经中解释得很清楚
“四大皆空”真正的解释,实际上背后蕴含着佛教对物质的解释,也就是佛教的物质观。简单地来说,佛教将物质的构成归纳为四种基本元素——地、水、火、风,这才是佛教意义上的“四大”。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四大和合”而成的,其中包括人眼不能识别的尘埃、浩瀚宇宙间的星体乃至是人自己的肉体器官等等,都是由这...
一切色相,皆无实性,究其本源,万物皆空
首联诗人先阐述了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体悟。诗人把“观空”和“悟色”并举,“色”和“空”是佛教思想的基础。佛教认为客观世界的一切“色相”,都无实性,究其本源,万物皆空。禅师早已觉悟这个道理,所以能够不惹尘埃,归于无生。诗文中含因果关系,用词简洁直指本源。颔联诗人讲述的是悟道以后的心境和生活。
佛教里的“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
汉语中不少词汇起源于佛教,却在使用中偏离了原有的意思。譬如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很多人认为不贪图“酒色财气”,当然不贪图是对的,但“四大皆空”却不是这个意思。那么,何为“四大皆空”?“四大皆空”,是指世间的森罗万象,无论有情、无情,动物或植物,大至宇宙人生,小至一花一草,都是由地、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