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第二卷 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白话译文
就是观察如幻如梦,一切法的自性和他性都不生,随入自心的范围,所以见到外在的性和非性,见识不生,以及因缘不积累,见到妄想因缘生起,在三界内外一切法中都不可得,见到离自性的生见全部寂灭,了解如幻等诸法的自性,获得无生法忍。获得无生法忍后,远离生、住、灭的见解。”“怎样是菩萨摩诃萨获得自觉圣智的善...
性空缘起 | 理与事的交响曲——大乘三系思想学术论坛在重庆佛学院...
明洽法师回应:《入中论》中唯识师和中观师的辩论的一个焦点就是缘起法,虽然都不否认缘起法,但是依他起的“他”有争议,“他”指的是“种子”还是“因缘”?种子是否有自性?中观应成派和中观自续派在胜义谛上都认为世间现象是无自性的,其区别主要是在世俗谛上对“自性”认知不同。邹小兵副教授进一步提问:...
“缘起性空”告诉你,认真不当真
佛教最根本的内涵,就在“缘起性空”这四个字。缘起与性空“缘起”对应的是“缘灭”。有起,就有灭。生、住、异、灭是一个循环。灭的当下又有了一个新的起。所以,因缘和合而建立,即是缘起;因缘散坏而异灭,即是缘灭。比如,在这个讲座现场,有讲者,有听者,当下就是缘起。一看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讲座就...
本性法师《一月映万川》:看话禅法的修证方法
你们想要工夫大相应,先在跑香的时候返观观自心,自心本净;返闻闻自性,自性本空,明明历历参到底!集中审问:到底是谁?究竟是谁?大发疑情了,再登座参,更要深深审问,直到五蕴皆空了,身心俱寂了,了无一法可得,直见自性本体,这才是大好相应、大得力处。从此已后,昼夜六时行住坐卧,身心稳寂,寂寂惺惺,寂参惺悟...
"般若三经"的 社会文化价值
般若思想的内涵般若思想的内涵是什么?一个核心就是"假有性空".从字面上来看,"有"和"空"是矛盾的."有"的存在是一种假象,"性"是指它的本质,本质是"空"."空"是什么?《中论》卷四中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
《心经》经文 |观流转生死的十二因缘法,自性本空
更进一步讲,十二因缘法,依然是一念真心之所变现,自性不能空(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读诵“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句话,能够让我们领略到般若之空性智慧。“无无明,而且连无无明的概念都没有,都穷尽了”这是怎样的空相啊?不可思也不可议,更无有任何分别与染着。
索达吉堪布:万法随因缘而变,没有一法成实
空性也是空性的,所以可以缘起,缘起和空性是一本体、异反体的关系。《佛护论》中说的“外境于名言有,自性于胜义无”,就是这个道理。缘起的种类缘起分胜义缘起和世俗缘起:世俗缘起指万事万物都是依靠因缘而起,因缘聚合而不起的法,或不是因缘而生的法,在这个世界是没有的;...
《金刚经》与禅宗思想
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般若学是大乘佛教理论的基础,认为世界万法缘起性空,是由缘而生的假有,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修行者只有把握性空之理,才能证悟佛智。“般若”系梵语音译,意思是一种特殊的智慧。经名“金刚般若”,象征般若智慧如同金刚,锐利无当,能够摧毁一切。《金刚经》在中国影响巨大,仅唐初即已有...
《不真空论》:中国佛学“空”理论的转折点
“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是“缘起”的含义,因此在释迦牟尼看来,所谓“空”就是万事万物皆是因缘而起,本无自性,所以称作“空”。不过,原始佛教更多地是讨论缘起,四圣谛、四大、五蕴、十二因缘、轮回等都是围绕着缘起论建立起来的,原始佛教想通过缘起论来说明无常、苦、无我,以此来劝谏人们不要执着,而要看破...
宏明法师:佛教生死观与生命教育初探 以四谛十二因缘为中心
2、四谛、十二因缘揭示生命真相(一)一般人对于生命现象的执著一切的生命现象都是依缘而起,实际上并无永恒而独立的自性可得,但是一般世俗的人都误以为有一个恒常不变的生命主体,所以就产生了四种妄执。《金刚经》里面就明确指出现实的人对自他生命现象有四种妄执,又作识境四相、四见,通常称之谓四相,即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