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结合”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这一论述充满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智慧,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认识启迪,即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到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反映的正是矛盾的特殊性...
深刻把握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基本规律
激发主体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向往、理想追求与自觉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的青春力量;也是以“分”的方式把握铸魂育人的“阶段性”与“渐进性”特征,并基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构建层次分明、尊重差异的铸魂育人机制。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探索万物的深层逻辑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还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它启示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必然性的要求行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性和主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社会历史的健康发展。把握机遇与挑战:偶然性为事物发展提...
学习有理丨“第二个结合”的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随后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建堂、蔡昉、高培勇、刘伟、王一鸣、董志勇六学者笔谈解读三中...
这种横向流动在宏观意义上是一个趋势性规律,在个体层面上也有各不相同的动机。一般来说,趋势性和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及流动主要来自两种驱动力。一方面,城市化即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是各国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的一般规律,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先例,可以在较低城市化水平下实现成色十足的现代化。根据世界银行...
《实践论》和《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启示
但笔者认为它们有以下优点:重视列宁哲学思想,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列宁阶段;重视哲学与政治的结合,强调列宁的党性原则,强调哲学为政治服务,揭露“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哲学根源;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对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重视实践的意义;重视列宁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的思想;重视...
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先立后破”?
从对立统一规律来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按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就要求我们既要在“立”中把握“破”,又要在“破”中把握“立”;不能只看到“立”看不到“破”,也不能只看到“破”而看不到“立”。当然这...
读《实践论》《矛盾论》 感悟辩证法智慧
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往人们常把“两论”分开读,认为《实践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矛盾论》则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即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其实,“两论”应当进行整体阅读和理解,由此就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即中国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只有正确...
坚持“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这是对人类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指导人类实践具有重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它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
军事战略运筹要坚持底线思维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事物的矛盾运动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强调以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为事物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底线就是事物发生变化的临界线。此外,唯物辩证法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