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你了解多少?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外周血中一般可见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百分比0-5%,绝对值0.04×109/L-0.5×109/L)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比50%-70%,绝对值2×109/L-7×109/L)两类。细胞体呈圆形;胞质含较多细小、均匀的淡粉红色中性颗粒;核形状分杆状核和分叶核两类。02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可能参与了普萘洛尔促进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过程
还可以增加中性粒细胞膜上的β受体表达密度(FraserJ,etal.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198167(6)1777-1784),刺激中性粒细胞凋亡,导致NETs的常见组分DNA的浓度增加1.5倍(FrolovVA,etal.BulletinofExperimentalBiologyandMedicine.2006141(6)...
血常规、PCT、CRP... 盘点呼吸科常用八大感染指标临床意义
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比例(DC)是临床上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检验项目,现阶段常用于鉴别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表1白细胞及分类比例对疾病的鉴别意义2.中性粒细胞(正常值:百分比40%~75%,绝对值1.8~6.3*10^9/L)影响白细胞总数的最主要原因,在发生炎症反应时数量升高,...
血常规中的这个指标原来有这么多讲究,终于真相了
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是病理性的,主要见于部分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疟疾、布氏杆菌病),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人疱疹病毒6型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HIV等),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高度恶病质、脾功...
检验学笔试资料: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增多: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超过7.0×109/L。1)生理性增多:见于饱食、情绪激动、高温、严寒、新生儿、女性月经期等。2)病理性增多:①急性感染或炎症,尤其是化脓性球菌感染最为明显。②急性失血,如脾破裂等。③急性中毒,如尿毒症、生物毒素中毒等。④广泛的组织损伤及急性溶血。⑤恶性肿瘤。
NPM1突变AML的诊断、风险分层和分子监测标准
此外,NPM1突变/FLT3-ITD基因型与未成熟白血病细胞上的CD7hiCD38lo表型和/或中性粒细胞谱系定向AML细胞上的CD117het和CD123hi表达密切相关(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NPM1突变AML的诊断陷阱如果在符合其他AML诊断标准的患者中检测到NPM1突变和/或NPM1的异常细胞质表达,则可诊断NPM1突变AML。在分子学确认前可能有助...
血常规检验必须关注的N个复检要点,你知道几个?
16.无白细胞分类计数(DC)结果或DC结果不全:(1)复检条件:无条件复检;(2)复检要求:人工分类和涂片镜检。17.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Neut#):(1)复检条件:首次结果<1.0x109/L或>20.0x109/L;(2)复检要求:涂片镜检。18.淋巴细胞绝对计数(Lym#):...
谜一般的血常规化验单,你真的看懂了吗?
(1)生理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2)病理性白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降低↓:病理性白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血常规检查三大项解读: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单核细胞百分比:3%~8%增多: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二岁以内的儿童可以稍高。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检查结果的分析1、正常参考区间血常规检查的结果正常与否通常是以各项指标的正常参考区间(最小值到最大值)描述,检测结果低于最小值或高于最大...
白细胞的生理作用及数值的意义
当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时,机体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嗜酸性粒细胞具有趋化性,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并能对抗组织胺等致炎因子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中有嗜碱性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与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