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天任:新型智慧城市——寓治理于规划
因此,实现高效的“市域”社会治理必须从批判增长主义空间规划开始,最终将发展、规划与治理整合为“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治理新模式,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的根本转型。“明日之城”:“寓治理于规划”的新型智慧城市如果说“理想之城”是兼顾美好社会理想与空间规划的“均衡”城市发展模式,那么“现实...
新时代站城融合协同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 科技导报
推动了各种交通方式的一体化融合,改善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促进了城市间经济要素的高效流动,提升了城市产业和空间的组织效率,推动建立了与城市群功能区域禀赋相适应的产业体系,提升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助推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格局的形成,为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长三角...
陆杰华:全球人口结构的变迁趋势及其经济社会影响
与此同时,劳动力的质量优势将有可能逐步取代数量优势,全球人口结构变迁将成为助推形成世界经济新增长模式的新动力。第三,全球人口结构变迁趋势将对城市化、人口流动与文化变迁产生综合影响。一方面,全球人口结构变迁并促进文化多元主义。未来30年内,全球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25亿人,经济模式转换和城市人口增长进一步结合,...
新城市主义——佛罗里达滨海城
新城市主义思想并不是追求一种标新立异的设计理念,而是在总结和利用前人已经证明了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东西,并将其与城市发展现状相结合,从而创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来源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奥姆斯特等人的“紧凑城市”思想。(郊区生活模式依赖汽车、缺少邻里观念、通勤距离过长)C.大规模郊区化进程...
当高铁闯入商场,一个新的商业时代开启了
在《TOD在中国》一书里,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普提到:全世界的城市都面临着经济、生态和社会等方面深刻的危机,而这危机正是由产生过度碳排放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倘若我们任由现有的发展模式继续泛滥,我们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将会不可逆转,从而伤害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物。因此,对于碳的依赖必须缩减,而城市设计能...
地方身份的规划叙事——一个乡镇城市化的案例
二是用科学与技术的理性方式来建立城市秩序,运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来实现现代生活,最为极端的例子是柯布西耶(LeCorbusier)的“光辉之城”(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对规划有另外的解释。他们发展了空间的社会生产理论,认为作为对空间的未来进行安排的城市规划隶属于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的资本主义系统,被...
最近大火的混合产业用地,到底是什么?
20世纪60年代,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简·雅各布在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到:「合理的土地混合利用,可以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功能紧凑地安排在同一区域内,从而缩短通勤距离,提高用地集约度,提升城市效率」。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开始运用土地混合使用的方法。
刘守英 等|城乡融合理论:阶段、特征与启示
城乡二分范式形成以城市化为目标的城市主义和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乡村主义两种极化的发展观。以城市化为目标的城市主义下,城市与乡村是对立的,隐含的假设是城镇优于乡村(Rajagopalan,1961),城市化代表着进步,是人类向文明进化的一个里程碑,城市生活被视为导致了国家权威和基于复杂社会系统的复杂经济体的产生(LeGates...
从顶层设计到方案落地 | 7位建筑师解读城市发展何去何从
TOD模式这个概念由新城市主义(NewUrbanism)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普(Peter·Calthorpe)提出,指整合人、活动、建筑和公共空间采取一种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综合发展的步行化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模式。TOD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区开发模式。同时,也是新城市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之一。目前被广...
同济大学无车校园引争议,步行文化从何培养
1.步行的意义与审视角度从人文角度看,步行的意义有很多,甚至包括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新城市主义的城市道路设计理念里,专门提到为了促进人与人的交流和情感融合,倡导将行人步道的宽度加宽以便人们可以并排行走,为市民提供社交条件。就步行的意义,也有更工程化的角度和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