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金扇”这把扇子上写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正:认知(72)(站在作者李耳的角度和内容上进行理解,不要自我意淫,更不要用自以为的偶像意见强行解读。)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第二正:本(26)(生存及立足之本,务必牢牢把持)...
杨海中 杨曦:略论河洛文化之元典观念
称为“天道”,并与“人道”并举,《道德经》中说明二者之异同与关系:“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在庄子心目中,“天”有自然之天,天地万物之天,但万物都是“道”,道无处不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
曾燚:论王阳明对《周易》感应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沈顺福教授说:“《周易》的感应思想不仅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而且在当代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哲学意义:它揭示了理解与主体之间关系的真正基础。”张文智教授亦言:“感通思想是《周易》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中国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感应是感通之初阶。”感通基于感应,故而本文着眼于感应。《周易》的感应思想...
“不争就是最大的争”,得道之人就是以无为之理做无不为之事
所以不争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在领悟了道的一体两面转化原理之后避开事情的这一面而去求另一面的满足,当另一面满足之后自然转化为这一面,这就是不争、这就是无为,但是却是最有效果且神奇的做法,这就是变动阴阳之法,也是一种颠倒乾坤做法,说的更玄妙一点就是“同鬼神合其德”,看似无为而实则无不为,如此即合...
何益鑫 : “道法自然”:本原的两重分化及其统一
此“不教之教”,即第二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或第四十三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的“不言之教”,即不试图用言语(政令)教导和开化百姓。不言之教,是为了“复众之所过”。河上公注:“众人学问[皆]反,过本为末,过实为华。复之者,使反本[实]也。”(见王卡,第251页)可从...
酒与古代佛教僧人之戒律实践 | 王磊
凡犯波逸提之僧人,须当众忏悔方可消罪(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而且律典中所言之饮酒,并不只是如一般之饮用,即使以草、头发等细小物蘸取入口亦为犯戒。甚至于不仅是出家的僧人,在家居士亦不得饮酒。《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称:“圣人饮酒尚如是失,何况俗凡夫如是罪过。若过是罪,皆由饮酒故。从今日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乃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安全思想与启示
道家也非常重视教育,但是道家追寻大道,更重视的是不言之教,如“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二》),“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庄子·天运》)。实际上这与儒家的身教的理念也是相通的,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法家...
老子《道德经》真本 (历代祖师珍藏相传)
“万经之王”《道德经》(又名《老子》),是道祖老子所留下的不朽著作。五千字涵盖了宇宙中的一切,是圣者的大智慧,全人类的瑰宝,修真者必学的首要经典。此《老子真本》是敝人于90年代中在桐柏宫潜修时所抄。据叶高行师父说:此《老子真本》是修炼用的真经,为桐柏宫历代祖师珍藏相传。
网友:东方圣人有很多 其中一位在承德
回溯中华5000年历史,在古代出了以圣王姜太公为代表的许多位圣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除武圣(圣王)姜子牙之外,还有道圣老子、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书圣王羲之等等。由于他们都是世界东方的中国人,所以,统称他们为“东方圣人”。这些“东方圣人”们,为中华民族的建设和发展,为中华文化体系的构建,为中华民族的延续作出...
老子哲学构成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基因的成分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有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此章对不言之教予以崇高的评价,称之为“天下希及之”,成为后人“以实际行动的施教”的重视和力行。后世流传的“身教重于言教”即秉此而成,表示对“不言之教”的重视,成为师长和家长教育学生和子弟的重要教育思想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