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何以“没有历史”?——超越德国观念论的关键问题与历史...
具体而言,即在哲学层面阐明物质生产运行机制,基于全面生产视域进一步阐明意识、精神生产的被决定性;着眼于人类客观历史进程,基于历史事实揭示意识、精神生产何以受现实经济关系的制约;强调只有诉诸生产方式变革才能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意识形态自身“没有历史”的深层根源,论证了只有“在劳动发...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 小束手稿的理论价值
在这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四重原初关系,表述了物质生产的基础性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此时所表述的唯物史观还只是一种抽象的基本原理,虽然体现了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性差异,但马克思同时也指出,抽象对于编撰历史虽然具有积极价值,但“这些...
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之思:从门槛差异到能量转化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和能量转化:一是抵制诱惑,在物质大爆炸的时代,不能过分注重物质的满足而荒废自我在精神上的修为;二是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三是实现自我,在追求事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不骄不躁。总之,只有正确处理物质与...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哲学之门探幽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是辩证关系的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辩证法原理》阐释:“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还强调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中提到:“人类的意识是能动的,有目的的,能够对物质世界起到积极的、反作用...
2024公基马哲知识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总的来说,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具有第一性,意识具有第二性,换句话说,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这里的“客观存在”说的便是物质,而“主观映像”说的是意识是人对于自己所见物质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反映。例如,吴承恩在《西游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与重点任务
会议上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五个并存”3的时代特征,指出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并反复强调加强精神力量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把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好,要把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抓好,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不行;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
何谓“媒介物质性”:一种马克思主义视角的辨析
“物质是彻底的社会建构,因而是一种关系性效应。”[12]媒介物质性所关注的,正是媒介、人、社会之间的关系网络和互动过程。媒介从来就不是中性的传输通道,而是深深嵌入社会文化结构之中的能动者。媒介的物质性游走于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物质力量之间。正如迪特尔·默施(DieterMersch)所言,“媒介或者说‘媒介性’...
方延明|传播与人类活动的辩证法——兼论大众传播的主客体间性
传播是政治的传播,传播是社会的传播,传播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样态。全部人类生活在本质上都是人的实践传播,深入研讨传播与人类活动的辩证法,关乎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释义“传播”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且有自己的学科概念、方法路径与理论结构,只是近...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体用辩证法”
从本质与现象的关系维度看,“体”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性质、最高本体或本原,是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事物内部包含的必然性的综合反映。与之相对,“用”指代本体派生出来的具体事物,是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外在联系和客观形式。宋明理学经常在上述辩证意义上使用体用范畴,尤其是朱熹对体用范畴进行了广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5研究生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9.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本章复习重点:着重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与基本规律;掌握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第2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1.科学实践观及其意义2.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