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都江堰,几千年流不尽的英雄气||谢羽
取得成功而且减少了对山体的扰动和破坏;都江堰三大工程工程有机运行,利用自然规律来实现分水、泄洪、排沙、取水;建设和维护所用的材料因地制宜,生态环保;取水只取岷江来水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原有自然系统的改变;而且工程的运行形成了新的生态平衡。
【水利地理】这是我见过最直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讲解!水电站...
两宋时期,有关都江堰的文字记载较前代大有增加,由这些丰富的记载可知都江堰的主体工程包括象鼻、离堆、侍郎堰、支水和摄水等,其中“象鼻”指的就是具有分水引水功能的鱼嘴,“离堆”即进水的宝瓶口,“侍郎堰”在此时的功能相当于泄洪和排沙的飞沙堰,“支水”和“摄水”等辅助设施大致相当于导流堤、拦河低堰等。
成为中国·四川都江堰|先有都江堰,才有天府之国
都江堰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洪涝和干旱问题,更使得这片土地变得肥沃而富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业区。都江堰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已持续运行了2280年,更在于它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都江堰灌区的灌溉面积仍稳居全国大型灌区第一,成为了具有农业灌溉、防洪、供水、发电、养殖、旅游、生态环...
【历史文化】116位!都江堰最全治水功臣都在这本新书
三是记载的堰功精神,对于丰富城市精神特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伟大工程、文化的传承发展都是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的结果。正所谓“大禹肇其端,鳖灵继其后,李冰总其成,历代先贤承其志”,都江堰水利工程之所以能在近2300年里持续发挥功用,孕育并滋养成都这座璀璨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历代堰功和成都人...
让2000多年前水利工程更好发挥作用?大疆助力让都江堰“数字化”
都江堰能够在2000多年里持续不断发挥作用,需要人力不断维护,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修建更现代化的水利工程,扩大灌区,利用现代化的工艺和材料,加固都江堰的结构,进一步扩展都江堰的功能。如今都江堰的灌区实灌面积早已超过1000万亩。据大疆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经理杨帆介绍,灌区规模的扩大,对都江堰整体的管理和维护也...
都江堰渠首排洪护岸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我们在堤顶安装的青石雕花栏杆上融入了杩槎、竹笼等元素,在堤身护坡上采用了干砌卵石的升级工艺——混凝土砌卵石,不仅增强了渠堤防渗抗冲、抵抗侵蚀的能力,还能起到进一步减缓水流速度,提高防洪能力的作用,同时也能提升堤防工程的视觉效果,展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传统文化(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任伟介绍,与一般砌石相比,混凝土砌卵石工艺...
都江堰渠首迎战三年来最大洪峰
李劲表示,作为都江堰渠首实体工程在数字世界里的“孪生兄弟”,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可以进行全要素、全过程的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实现及时准确预报、全面精准预警、同步仿真预演、精细数字预案,助力科学调度枢纽的来水量。在上述“模拟演练”中,防汛值班人员设定了都江堰鱼嘴洪峰流量为2000立方米/秒,根据数字孪生系统...
文化中国行丨穿越千年的护水之“智”!都江堰水利工程已持续运行...
在这座新建的排洪堤坝上,一排排整齐的鹅卵石与混凝土砌筑在了一起,这就是用传统的干砌卵石技术升级改造而成的新技术——混凝土浆砌卵石。它不仅能够就地取材,节省建设成本,凹凸不平的表面也可以起到减缓水流的作用,目前都江堰渠首工程所有的新建堤岸都采用了这种新技术。
运行2280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了“大脑”与“慧眼”
据了解,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以数据底板为基础,融合都江堰渠首枢纽27.6平方公里的二三维空间地理信息及倾斜摄影模型、23处水闸BIM模型、水情监测数据、工情监测数据、水资源调度业务数据、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数据等多源数据,为水资源调度提供数据支撑,也为水利专业模型提供验证数据。
都江堰渠首枢纽迎来近10年最大洪峰过境
记者从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获悉,昨天(24日)4时50分,都江堰渠首枢纽迎来近10年最大洪峰过境。滚滚江水越过鱼嘴堤奔流直下,都江堰工程也再现了四六分水的奇观。所谓“四六分水”,是指利用鱼嘴分水堤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内江位于凹岸,外江位于凸岸。根据弯道的水流规律,在枯水季节,约六成的江水会流入内江,而四成的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