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
朱佳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抉择党建治学学好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还要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必然的,肯定的,也是从来没有隐讳过的。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和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也...
从1949到1976(第8章)| 一五计划:工业化奠基 | 百科阅览
好处则在于一旦重工业形成体系之后,便能通过重工业促进国防工业的进步,带动轻工业的发展,毕竟只有机器能生产机器的时候,才有资格说实现了工业化。工业化不是简单地有了几条生产线就叫工业化了,也不是简单地认为生产出来的工业品的产值高于农产品的产值,这就算工业化了。工业化涉及到技术的迭代,产品的创新,能够从...
制定一五计划时,陈云提出四大比例,为何当时要特意强调农业?
为了加强我们的国防,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包含各个技术兵种的人民解放军,为了收复台湾,保卫我国领土,打击帝国主义侵略者,我们不能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但是,重工业的发展又要依靠农业的支持,因此,发展农业是适应国际环境的需要。可以说,当时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工业和农业的比重问题,就必须要协调好,否则偏...
简述我国产业政策从“一五”到“十四五”的演变
这一阶段跨越了“一五”到“五五”计划,尽管没有明确使用“产业政策”这个名词,但在计划经济背景下,为了政治目标或政治形势需要,制定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02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产业政策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跳出“贫困陷阱”--党史-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重工业落后也制约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陈云曾指出:“为了发展农业,为了发展运输交通事业,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同样,没有重工业就不可能扩大轻工业,因而也就不可能有系统地改善人民生活。”基于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确立了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援助...
陈明明 | 在革命与现代化之间:党治国家的形成与革新
何况中国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现代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轻工业的优先发展,根本不是显示出中国工业体系已趋向某种成熟的特征,而只是由于世界大战将中国与西方国家、与国际市场隔离开来,从而使中国在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应急手段”(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历史表明,中国民间社会缺乏有效推进工业化的自组织力量。这种自组织力量不...
毛泽东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者
也就是说,新民主主义的工业化战略,是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主的,目的是为今后重点发展重工业积累资金和物资。对此,刘少奇在1950年的一份手稿中写道,中国工业化的过程大体要循着这样的道路前进:先恢复经济,以主要力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同时建立必要的国防工业;再以更大的力量建立重工业基础,并发展重工业;最后,以重...
向工业国的目标迈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无法生产这类工业产品。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之后,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就是要优先发展重工业,争取早日实现工业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国家战略的形成
于是,中央决定从1953年起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的重点是以前苏联对中国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增加援助,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采取了重化工业起步的超常规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合理性张占斌表示,应该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
党史知识|“一五”计划:新中国工业化的奠基之作
在新中国历史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