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霍桑实验的现实意义:从“工具人”到“社会人”
霍桑实验的另一贡献,是把社会学研究方法引入管理领域。在最后一个阶段的实验中,14名工人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班组,他们在一个单独的车间里工作,并实行计件工资制度。按照实验人员的设想,计件工资能够鼓励工人努力工作,但事实上,工人们为了维护群体的利益,刻意把销量维持在中等水平,谁也不能做得太多太快,打破平衡。研究...
人性是组织的主线
西方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就是建立在社会人假说的基础上,为人们所熟知的是梅奥的霍桑实验。“性善论”与“Y理论”两者的核心都倾向于人性具有积极、向善的特征,行为动机源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因此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强化激励和关怀。以“性善论”为基础的管理思想更侧重于道德规范的塑造。3.可塑论与复杂人假说在中国...
徐继军:判断来年形势要把握的三个原则
这里面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就是福特的流水线模式,以及后来的丰田模式。第二代次是人力资源管理。因为在1924年—1932年著名的“霍桑实验”中,大家发现“人”这个生产要素跟其他生产要素,比如资本、设备、土地都不一样,人有情绪,人自身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都是非线性的,一个输出可能有很多种输出,可以通过干...
OpenAI CEO资助的全民基本收入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有何内在缺陷?
实际上,在心理学的研究上,早就发现了“霍桑效应”(HawthorneEffect)。它揭示了当个体意识到自己成为被观察或研究的对象时,可能会改变自身行为或表现的倾向。“霍桑效应”得名于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心理学家在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霍桑市的工厂进行了霍桑实验,本来是想看看如何能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实验中,他们考虑...
中道西用:中国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方向
“西用”,指的是从管理实践活动中抽象出可供研究与分析的管理现象与经验,将它们理论化,以形成可以在广泛的管理实践活动中予以传播和扩散应用的管理知识的理论发展方法。众所周知,大部分的现代管理研究都是在美国完成的,因而发展出的管理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管理的美国理论(Barney和张书军,2009)[10]。理论发展中...
儒家文化与中国式管理构建
“霍桑实验”将管理学的研究视野从人的动作推向了组织环境,特别是对人具有激励作用的环境(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然而激励依然服务于组织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人仍是组织“赚钱”的基本工具,人的感情诉求、社交诉求以及自我实现诉求等皆围绕经济目标这一核心目标而展开。此后,管理学虽然产生了诸多理论流派,如管理科学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复杂...
人本主义范式对中国管理学实践的研究
霍桑实验让工厂管理者意识到影响生产效率的不是工作环境与条件,而是人本人,这一研究发现催生了“人际关系理论”,推动人本主义范式的产生与发展。人本主义范式认为,影响生产效率的不是资源、工作环境、设施等因素,而是人本身。人本主义范式抓住了核心所在,即是深刻认识到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将研究视角转移到...
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现状及评析
1964年Rothlisberger和Dikson对霍桑实验中的“非正式组织”进行研究,发现非正式组织内部同样存在合作的意愿,且这种合作具有交换性质。为了进一步解释自觉自愿的合作行为对组织整体及组织绩效的作用,Katz和Kahn于1966年提出了组织结构理论,他们对自觉合作行为做出了进一步地阐述,即每个组织都应该充分重视组织成员的自觉合作行为...
想留住好员工,只谈钱真的不行了
1930年的霍桑实验,是组织心理学发展的基准事件,承认了社会影响、员工态度和理解主管对员工行为的作用,引发管理中的人际关系运动,认为没有把工人当作人来对待是导致士气低落、工艺差、缺乏动力的首要原因。1940-1950年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开始关注个体差异在动机中的作用。
陈春花:“理想头衔”还是人们终身奋斗的目标吗?
霍桑实验关注的就是组织中的人的问题。大工业时代为了获得高效率,组织把人变成机器,带来了人的异化。梅奥提出人际关系理论,以解决人的异化所造成的管理困境。人的异化带来的危机,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中。威廉·大内在《Z理论》一书中探讨了另一种情形,认为书中分析的大部分美国企业是A型组织。A型组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