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不断提升思想引领力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物质与精神辩证统一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人的社会实践之中。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变迁一定会引起文化特别是思想文化、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人的思想意识、精神心智对社会生活具有很大的能动作用,适应历史发展大势的思想文化意识观念会极大引领...
何谓“媒介物质性”:一种马克思主义视角的辨析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新唯物主义”不是指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面提出的新唯物主义,而是指贝内特、巴拉德等人提出的新物质概念思想。此后,关于新物质概念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出现,而且从哲学领域蔓延到文化、历史、新闻传播等研究领域,西方学术界称这股学术新风为“物质转向”。在“物质转...
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从意识的根源性的角度来定义意识形态,认为意识形态是人们的存在即人们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反映和升华物。他们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成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
2024公基马哲知识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指的是意识在被物质决定的同时,也能够反过来作用于物质。具体表现在:1.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例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促进人的身体健康。2.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例如,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对生活总是抱以悲观消沉的情绪,做什么事情都从最悲观角度出发,最...
「改革创新」徐耀强:“人文经济学”论域中文化的存在形态及其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由物质与意识所组成,其中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然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即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和改造物质世界。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人们通过意识能够认识世界、把握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改变物质世界的面貌。例如,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人类精神对物...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生产力”
生产力源自人类与自然的实践性关系,是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性力量,而不是单纯指劳动者直接作用于劳动工具以达到对自然对象改造目的的偶然性、单一性、直观性的结果(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的,“就像人与自然的‘斗争’促进其生产力在相应基础上的发展一样”,生产力源自于人...
什么是哲学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在于强调人的思想不是主观自生的,它有其物质根源。那么,为什么面对相同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思想呢?这就涉及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在接受外界的东西时,头脑中会经过一个重新构建的过程,从而形成对同样对象的不同反映。人不仅是通过大脑反映对象,而且人们原有的...
新视野丨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我们可以从社会意识结构学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从社会意识的主体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一般来说,个体意识是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是由个人社会经历、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等因素所决定的精神诉求和意愿表达。群体意识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按照某种特定方式而结成的群体的意识,是由群体共...
弄懂这29个基本问题,才算入门西方哲学|康德|神学|哲学家|本体论|...
一言以蔽之,西方人探讨本体问题,仍然在于对自身有限性的意识,对永恒的渴望。本体是这个世界的根,既然认识到了本体,觉察到了本体,自己不也就超越有限,达到无限和永恒了吗?既然本体和存在惟有通过人的思维和理性来把握,那么,理性和思维就是拯救偷食了禁果的人类的唯一抓手和平台。正因为此,西方产生了一个具有浓厚拯救...
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主体性逻辑
马克思主义深刻指明,伟大社会变革必然要求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具有能动推进社会变革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归根到底是社会变革实践的产物。人的主体意识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标志,是推进社会变革的能动性主体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进行革命性批判时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处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