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点名要见玛丽莲梦露,事前梦露交代:我要穿最紧身的礼服
新上任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秉持着“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这样的三和政策,主动地和西方展开积极的往来。在赫鲁晓夫去英国访问、米高扬前往美国出访等事情的影响下,横在东西方之间的那道铁幕被弄开了一点点。1958年4月5日,赫鲁晓夫的一个行为让全世界都惊了一下。赫鲁晓夫邀请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见面...
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突然强烈要求中国示好美国,背后有何博弈?
1959年初春时节,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精心布局,派遣其副手米高扬踏上了前往美国的“商贸之旅”,实则是为赫鲁晓夫本人即将上演的访美大戏提前铺设红毯。米高扬此行不负众望,以其高超的外交手腕,成功赢得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青睐,从而换来了正式而庄重的邀约——邀请赫鲁晓夫莅临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赫鲁晓夫的视野中,...
斯大林过世后赫鲁晓夫如何成为最高领导人?为何被勃列日涅夫取代
他不仅以史无前例的口吻痛批了斯大林的种种罪行,而且还贸然抛出了所谓的“三和主义路线”。内政方面,赫鲁晓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尤其集中在农业领域和工业领域,希望可以改变僵硬的计划经济格局。不过,由于前期准备不充分,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他的很多改革举措都步履维艰,基本上属于雷声大雨点小。外交方面,赫鲁晓夫...
1958年赫鲁晓夫为何突然单方面升级冷战局势?柏林危机由此爆发
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了“三和路线”,以“和平共处”的外交理论代替了斯大林时期的“必有一战”。应该说,赫鲁晓夫试图缓和冷战气氛的初衷是好的,但在苏联国内,他的政策却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他们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根本不信任苏联,也不信任赫鲁晓夫,所谓的“和平共处”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
俄罗斯人评价赫鲁晓夫5功5过:搞僵和中国关系,是他最大的失败?
二、赫鲁晓夫在外交上的失败。昔日社会主义阵营的旗帜性力量,苏联以其卓越的地位和声望,赢得了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敬重。自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苏联领导层以赫鲁晓夫为核心,辅以葛罗米柯和米高扬,他们的外交政策展现出深刻的矛盾性。他们提出了"三和理论",主张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以及和平过渡。他...
赫鲁晓夫的外交主张很高明,却没能使苏联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赫鲁晓夫所谓“三和路线”,即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赫鲁晓夫主张改变斯大林时期“不让步、不谈判”的外交路线,主张为改善国民生活质量创造外部环境,提倡与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进行交流、合作,放弃斯大林时期武力输出的革命方式,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与西方国家进行竞争,并希望以社会主义优越的生产制度...
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中国为何坚决反对
赫鲁晓夫主打的外交牌是“三和路线”,他认为新的世界大战会导致相互毁灭,苏联应与西方世界和平相处,积极预防世界大战,在这一过程中,苏联要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竞赛,最终实现和平过渡。概而言之,赫鲁晓夫不主张军事斗争,他要凭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资本主义和平相处,和平竞赛,最终和平取代资本主义。
为何在现代俄罗斯人的心中,斯大林的地位远高于赫鲁晓夫?
结果,赫鲁晓夫上台后。为了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搞了“三和”政策,而放弃了这个计划,简直是神助攻,最终导致美国顺利建立起了美元霸权,收割全世界的经济。再则就是斯大林的改造自然计划被中断,导致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苏联,二战结束后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斯大林大修水库,推广草、田轮作制度。
苏联灭亡,真相竟如此?无人敢提的秘密!
赫鲁晓夫,这位共产主义信仰的巨人,却在行动上显得力不从心。他试图通过平反冤假错案、取消特权、推行“三和两全”政策来改革苏联,但遗憾的是,这些措施要么触怒了既得利益者,要么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赫鲁晓夫的“玉米运动”更是成为了一个笑柄,不仅未能提高粮食产量,反而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什么是修正主义?(二)
于1961年10月公开在苏共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全民国家”“全民党”的“三和两全”等修正主义纲领的政治路线,推出“在1980年前在苏联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口号和目标”。一是赫鲁晓夫集团在政治路线方面,全面推行和实施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可能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