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理性与感性
他指出,人类的心理不仅分成不同部分而且还会互相冲突:理性的部分就像一个骑在大象背上的骑象人,能进行自觉的、推理性的思考;另一部分则是感性的大象,难以控制且潜力巨大。历史上,很多思想家都对心灵做过类似比喻。比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把“心灵”或者灵魂比喻成一辆马车,马车夫是其冷静、理性的那面,不...
汉语哲学的普遍性
随着英语世界和德语世界的哲学家不断使用英语和德语进行写作,让哲学的普遍问题和基本概念以非拉丁文方式呈现,英语和德语才逐渐成为被普遍使用的哲学语言。今日倡导汉语哲学,自然也会面临上述问题。只有让汉语不再仅仅以哲学史方式叙说已经历史性存在的中国哲学问题,而是使用汉语去言说时代提出的普遍性的哲学问题,使普...
弄懂这29个基本问题,才算入门西方哲学
就这样,在西方哲学的传统中,感性和理性之间,真理和意见之间,存在和非存在之间,就有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重精神、轻物质,重灵魂、轻肉欲的传统也正是由此肇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巴门尼德说:“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能被思维的与能存在的,其实是一回事情。”03“逻各斯”的三位一体问题存在只能显示在思...
吴布言:儒学vs哲学:感性审美判断力vs纯粹理性判断力
总之,哲学是存粹理性判断力,儒学是感性审美判断力。哲学是以自然和社会科学为材料,以逻辑思维为方法,以纯粹理性为导向的最高科学;文学艺术是以直观形象为对象,以审美为方法,以自然和谐为导向的创造活动。儒学固然反对哲学,对哲学做主观审美的价值判断,却不能批判和否定哲学,因为它没有纯粹理性的根据和证据。反之,哲学...
植物哲学:一种思考世界的新方式
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相关思想的继承也推动了植物学研究。在其生物生育理论中,亚氏认为,雄性“原则”有能力通过为其他被动(雌性的)物质“赋予灵魂”来传递运动或生命。但由于亚氏的生育理论实际上只是关于动物的繁殖理论,这种雄性力量通常被定义为制造感性灵魂的力量。由于植物不具有感性灵魂,因此植物似乎不可能存在雄性和雌...
哲学| 从主体到身体:西方美学建构的两个关键环节
这其实是不同于美学的哲学视角(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不过,恰恰是两种不同视角的交错,一个关键因素才得以浮出水面:审美感受。归根结底,使美学得以确立的因素并非外在对象,而是主体的审美态度。在这一意义上,近代思想主体转向的意义展现了出来——感性能力开始受到关注。自17世纪开始,作为主体感受能力的鉴赏成为美学的核心话语便是这一转向...
电影《楚门的世界》中,“存在即真理”哲学思考是什么?
“存在即真理”哲学思考在电影里,楚门得知自己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中,他的父母、妻子都是被聘请来在他的生活里扮演相应角色的。现场所有的事件和情节都有摄像头进行拍摄,还用于电视节目的播出。这种欺骗行为表明,观众想要知道真相未必能如愿,特别是当真相不符合人的心理预想的时候。“存在即真理”这一哲学...
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哲学审视
学界曾经概括过一万多种定义,进而归纳到一个共同认知:文化的核心是人。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人化就是文化,文化学就是人学。人作为文化的核心,其生活就是文化的表征。百姓生活是文化变迁的鲜活演示,文化发展创新也无不是为了人们更好地生活。文化是吟诗作赋,更是柴米油盐;台上的故事是文化,台下的生活亦是文化。因此,...
韩炳哲:叙事的终结首先是一场时间危机 | 纯粹哲学
韩炳哲:叙事的终结首先是一场时间危机|纯粹哲学韩炳哲人们一再吁求的宏大叙事的终结是史诗性时间的终结,是作为阴谋而存在的历史的终结,这样的历史迫使事件沿着叙事轨道移动,并由此构想出关联和意义。叙事的终结首先是一场时间危机。它破坏了将过去与未来集结于当下的时间引力。当时间上的聚集消失,时间也就崩解了...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契合的哲学根据
理论哲学的目标是把各种个别的、感性的、多样的对象统摄在普遍的原理之下,这些原理又以“理念”“存在”或者“绝对”作为核心概念,这种理论体系一旦构建成功,便可以成功地实现世界的“解码”。但实践哲学的目标却不是为了解释世界,而是基于对象的多样性、情境的复杂性、价值目标的多元性,探索一个新的世界的可能性。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