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制考古经典选读|秦汉|丧葬|考古学_网易订阅
“乐合同,礼别异”,礼乐相辅相成,“乐器同礼器一样,都是礼乐制度的外显形式,是礼乐制度的表征”。换言之,乐器本身也是礼器。三代时期,常用于礼仪活动的乐器往往以金属和石质乐器为代表,就这两大类乐器的研究而言,学界对钟磬尤其是青铜乐钟制度研究较为深入。因此,以下选择乐钟制度研究简要介绍。近代以前,商周...
陶寺的“制度文明”是怎样形成的
40多年来,学者们通过深入研究陶寺遗址发现的都城城址、宫殿区、观象台遗迹、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等,体现出陶寺独特的都城制度、宫室制度、礼制建筑制度、礼乐制度等,包括何努在内的多位学者认为,陶寺的制度文明奠定了后世中国历代王朝的制度建设基础,并形成了制度文明传承的稳定基因。“地中”概念的形成4300年前,...
董平:儒学的信仰建构及其“类宗教性”
简言之,礼乐作为人间的制度,虽其形式本身是人世的,但却是以天道为其存在的本原性根据、为其价值的会归之极的。正因此故,礼乐既是人道的法则,也是天道的法则。对礼乐的遵循,即体现为“人文”,它使日常生活超越庸俗,使平凡显现为神圣。这样,在儒家思想的整体结构之中,我们就看到了作为最高实在的天道向人的世界...
重磅!大众日报推出全媒体理论访谈栏目——海岱谈,首期访问他
中华文明能够连续发展,核心之一就是礼乐制度,而礼乐制度就起源于海岱地区。山东应该很好地打造这个品牌,应该提倡“礼乐山东”。我们提出了“好客山东”“好品山东”,这很好,与山东人的个性和特点很吻合。是什么内在的因素塑造了山东人的形象?还是礼乐制度,5000多年的礼乐文明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这套规范塑造了人们的信仰...
周公制礼:从“得”到“德” 开创礼乐文明|新知
周公制“周礼”,将其由个人的思想意识或部族的文化传统,转化为国家的意志,确立为周之礼乐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方向,从而形成了一种以礼乐“纳上下于道德”的文治传统,真正的奠定了周之礼乐文明的基础。何尊何尊是第一个出现“中国”的青铜器,同时,也是第一个出现“德”字的器物。何尊之前的器物,无论青铜器还是...
【理响中国丨社科青年开讲啦之汉字风华】大美“华夏”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盛誉,礼乐制度是华夏文化的突出内容和形象代表(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春秋左传正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夏”与“礼”相联,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华夏几千年的礼制传统铸就“礼仪之邦”的美誉。
从地域到文化,古人是如何定义和区分“华夏”与“蛮夷”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华与夷,不完全是一个血缘族属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上的分野。孔子曾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没有礼乐文化的地方(夷狄),即便有君主,也比不上没有君主,但保留着完整的礼乐制度的地方(诸夏)。换句话说,孔子认为华夷的根本区别在于礼乐文化,而非是否有君主。
文化:不同语境下的理解与阐释
在此基础上,“文”又产生若干引申义: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尚书·序》所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论语·子罕》所载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是其实例;其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所以,...
台北再现“写尽繁华”的王世贞,《金瓶梅》或是复仇之作
画家题识说明玩古应求博古知今,借由考辨古物理解礼乐制度,以作为立身处事之本。作品反映明代文人好古、善鉴藏的文化氛围。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国宝水仙盆器身椭圆,口沿外侈,上镶铜扣,底部平坦,在窄边棱下有四足。水仙盆的釉色青中带蓝,器身转折釉薄处可见淡淡粉红光。器表满布开片,器外底有汝窑瓷器特...
视点|“文化”概念所指,仍是值得关注的本源性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又产生若干引申义: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尚书·序》所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论语·子罕》所载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是其实例;其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