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讲清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经过长期的“遵循规则还是相机抉择”的争论,理论界已普遍达成共识——如果中央银行遵循一定的规则而不是自由地实行无限制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将会有诸多优势。徐亚平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领域的相关研究,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读完其所著《货币政策规则与经济稳定运行》一书,切实感受到作者对于宏观调控的...
讲好中国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故事,这是本很好的专著
该书研究认为,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会变得较为复杂和相机抉择,因此,太过具体或机械的某种规则不能适应中国。建立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基本思路,应遵循:完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通过货币政策透明制度的建设加强对市场的预期引导;努力推进相关改革,加强微观机制的建设,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创造基础条件。具...
史际春|经济法的立法路径审视及其改革
相对于主要通过总结和回应社会成员暨市场主体的意思自治而生成规则的民商法而言,经济法在规则生成上具有更多的“建构性”,主要体现为立法主体(广义,包括国家权力机关,以及享有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下同)主动制定各类经济法规范(广义,包括前述立法主体制定的各类规范性文件,下同)。这对经济立法的科学性即规...
秦思楠|数字平台经营者“准公主体”身份的规范进路
鉴于缺乏明确性,本文重点不在于关注平台的定义,而在类型划分上,基于平台治理权限来源的不同予以划分,主要分为:治理权限来源于平台参与者对平台规则的承认与遵守;来源于法律规则本身的不足;来源于技术治理的正当性;来源于基于公共治理权限的法律的让渡、确认或者是司法的不干预,或者是市场本身权力构建的秩序的当然尊重。
规则与自由裁量权——莱茵河两岸的思想之争
同时,相机抉择又带来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对先前运行机制的挑战,一定程度上对政府公信力是一种损害;另一方面,如果相机抉择的规则为市场所广泛了解,市场会自发向着政策底线发展,最后导致道德风险。实际上这种风险并不仅仅发生在欧债危机之中,比如美联储与华尔街之间就存在着“格林斯潘期权”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正是格林斯潘...
为何说对公众预期的有效管理和引导是货币政策规则的适应条件?
经济学家Barro&Gordon基于微观经济主体与货币当局博弈的视角,发现如果货币当局向公众公开宣布采用货币政策规则,能明显增强货币当局的公信力(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微观主体的预期也将保持稳定,“事先承诺”的货币政策并不会导致时间的不一致性,具备良好的调控效果。至此,货币规则在与相机抉择的抗争中开始处于有利地位,受到各国货币当局及...
“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论”和“理性预期学派无效论”是什么?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长期实施的膨胀性货币政策的负面效用不断凸显,在西方国家“滞胀”的现实面前,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失灵了,货币主义学派的规则论逐渐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制定宏观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有关货币政策操作规则的讨论兴起。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卢卡斯和萨金特基于理性预期理论,发现货币政策仅能引发价格水...
美联储再临“独立性之争”
由于对经济自然水平(如潜在增长,自然失业率等)的估计存在较大的偏差风险,严格按传统宏观经济规则(如泰勒规则)调整货币政策容易造成政策失误、加剧经济的周期波动。比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涨。通过锚定中长期通胀预期,降低经济自然水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权重,增加美联储相机抉择的空间,提高对通胀波动的容忍度,...
货币经济学研究应与时俱进
在货币政策操作理论一节中,原来只写到凯恩斯学派的相机抉择与货币学派的单一规则之争,而第三版则增加了1977年以后新一轮的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并简述了在该轮争论中所提出的泰勒规则和麦卡勒姆规则等内容。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一节中,作者不仅加入了托宾Q理论、莫迪利安尼的财富效应理论等经典理论,而且还...
美国中央银行制度演进及启示|央行与货币
与“对称式通胀目标”相同的是,“平均通胀目标”也是2%的物价上涨目标,不同的是后者允许“一段时间内”物价涨幅超出2%,因为更高的通胀率能用来抵消“一段时间内”通胀率低于2%的时期。泰勒规则指示性作用减弱,货币政策操作呈现相机抉择特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泰勒规则受到一定冲击,联邦基金利率调整与理论预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