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专栏 | 萧放: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
在记述风俗之前,他先对风俗概念进行了定义:“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班固认为风是因水土等地理条件而形成的民俗性格、言语歌谣,俗是因统治者的好恶而形成的社会趣味、情感、欲望与行为,它随着统治者的个人意志的变化而变化...
学科动态 |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成果《有礼如仪》出版座谈会在北京...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民俗研究》期刊主编张士闪教授充分肯定了萧放教授项目组人生礼仪研究的重大意义,并从自己近年来提出的礼俗互动概念出发,强调礼仪在中国民俗学研究和乡村研究中的重要性。他结合《有礼如仪》田野成果的丰富性,认为书中部分田野个案将区域研究与村落研究相结合,具有长远意义和价值。他还高度...
学人专栏丨刘晓峰:春节研究——新年节日群的内在结构与演变
“节日群”这一概念之所以重要,正在于这一研究视角有利于摆脱节日研究单一、孤立的研究现状,有利于抓住一年中节日间的关联部分,将诸多相关的节日放到一起进行研究,这一点对于认识中国古代节日体系的特殊性非常重要。以“节日群”的视角研究春节,我们很自然地会从结构视角去透视起始于十二月腊八的这个中国古代最大的节...
齐鲁早报|六部门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山东发布清明祭扫倡议书
清明祭扫是一种传统礼俗,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尊重;文明是一种永恒风尚,展现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以文明、健康、环保的方式告慰逝者,用真诚的情感追思亲人、以感恩的心缅怀先烈,以实际行动践行移风易俗,共创美好家园。文明祭扫,你我同行!潍烟高铁接触网工程全面进入平推验收阶段记...
读书| 五千年中华,三千年礼制,梳史知世,重现文明脉络
中华的民间礼俗什么是礼?学界有很多不同的定义,没有统一的看法。实际上,对礼下定义,首先要区分开礼、礼俗、礼仪、礼制诸概念,只有区分开了,才能准确定义。礼运用于人际关系,不是中国专有的,在世界各国都存在,只是由于各国发展的情况不同,故而各国之礼会产生不同。
萧放、张士闪、宋俊华、马知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问”笔谈
(3)重视社区、群体和个人对于非遗的自我定义与文化认同;重视非遗与生活的同一性,即非遗的活态传承;强调非遗的当代价值,重视非遗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同时强调非遗的传承创新发展(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在实践中的问题毋庸讳言,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在具体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散文与影视的完美融合
《我的阿勒泰》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散文改编,更是一部充满诗意和哲理的电视剧。它以电影质感的视听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哈萨克族的游牧精神,重新定义了有用与无用的概念,传递了一种自由松弛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唤起了观众对自我、对自然、对生活的重新审视。
专题预告 | 风水的历史与实践
这一时期是风水知识的爆发期,各种概念、名词与定义在历史的潮流中不断变化,最终在南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核心概念与“传统”,并持续影响到了明清乃至现代。通过介绍如“龙脉”这一概念的形成,或是宋代术儒交流的历史场景,可以大致描摹出两宋风水理论在各方改造下蓬勃发展的状态。第二节,则把目光放在风水传统已然形成...
文物中的工与巧——以汉魏南北朝时期灯具为中心
“巧”是一个内涵小、但外延大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下定义的方式,给予“巧”一个似是而非的标准,但究竟何以为“巧”,始终与人们主观的观看视角和思考方式有关。如何理解“巧”,不同文明、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群各有异同。在古代中国,“巧”这一概念于先秦时期即已萌发,且往往与另一个概念“工”...
从长信宫灯到莲花灯,看汉魏南北朝灯具的工与巧
“巧”是一个内涵小、但外延大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下定义的方式,给予“巧”一个似是而非的标准,但究竟何以为“巧”,始终与人们主观的观看视角和思考方式有关。如何理解“巧”,不同文明、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群各有异同。在古代中国,“巧”这一概念于先秦时期即已萌发,且往往与另一个概念“工”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