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有四个读音,你都知道吗?
“的”字不见于汉代以前的出土文献中,早期传世文献用例也不多,汉以后其引申义和假借义增多,职能慢慢扩展,直至宋代以后“的”字取代“底”记录助词{的},且助词用法逐渐成为常用用法,使得本义及其引申义除了仿古用法和固定语词中不再使用。现代以来有些音译词借用“的”记录其中一个音节。因而“的”字实际上经历了职能...
闻应该是听,怎么成了表示嗅觉的含义?
因此,“闻”,就有了一个引申义——知道,“有所闻之”是这个意思——听说了,知道了。“闻”转化为嗅觉的用法,应该是在“知道”这个引申义上的进一步引申。《孔子家语.六本》里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这是能查到的最早把“闻”用于嗅觉的文字。我的理解,孔老夫子这...
王中江:终极根源概念及其谱系:上博简《恒先》的“恒”探微
从“恒”与“极”这两个字的起源来看,“恒”的本义是月象变化的周期性,“极”的本义是栋梁。在后来的演变中,一个主要成了与时间有关的概念,一个主要成了同空间相关的概念。“恒”的引申义主要是“久”和“常”,“极”的引申义主要是“顶点”“尽头”“边际”和“边界”等。虽然“恒”和“极”都引申出...
《说文解字》第792课:“特殊”的“殊”为啥有个“歹”旁
引申义是诛斩。《汉书·宣帝纪》:“盖闻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亲粲而不殊。”颜师古注:“殊,绝也。”曾闻舜弟象有罪,舜为帝后封他于有鼻之国。骨肉之亲明而不绝。这是殊用本义绝的用例。在这个意义上又可以指分开;离开。如《管子·入国》:“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此之谓养疾。”尹知章注:“...
在古代中国,“京”指什么?探寻“北京”的前世今生
一、“京”字的本义及引申义“京”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关于“京”字的本义,从古至今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高丘。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的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之《释丘》篇曰:“绝高为之京。”西汉大儒毛亨所著《毛诗故训传》曰:“京,高丘也。”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曰:“京,人...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珍藏)|翻译|宾语|主语|谓语|语序_网易订阅
词的引申义——所谓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发展而来的意义(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如“粪”的本义是扫除,引申为扫除的对象——垃圾、秽土,人的粪便也是垃圾,又引申为粪便。词类活用——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个有固定属类的词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充当别的词类使用。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水”是...
40年磨一“剑”
二、主要回答某字“为什么”表示该本义和引申义的问题。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通过观察、摹拟、联想而创造、发展而来的。先民造字之初,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物或事造出某字,这个形音义合一的字符就专表这个物或事。像《汉语大字典》中“敦”有10个读音、“行”有56个义项,并不是先民造该字时即...
【25考研】河南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考情分析(含复试线、参考书目...
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联系与区别(2023)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中国文化要略:名词解释:1.姓氏2、四库全书(2023)简答:1、为什么儒道思想能够互补?(2023)论述:孔子对中国文化史做了什么贡献?(2023)外国文化与跨文化:名词解释1、社会方言2、双语现象(2023)...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说明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并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说明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并据以归纳引申义与本义联系的类型。(1)A.信言不美,美言不信.B.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2)A.晉獻公欲假道於虞以伐虢。B.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查看答案解析正确答
冉启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关联 使用上不拘泥
词义引申是指我们平常所使用的词,大部分有几个甚至几十个意义。这众多的含义之间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的都是从本义中引申出来的含义,叫引申义。由于引申义都是由本义发展衍生而来的,所以引申义和本义之间总有某种意义上的关联。不过在使用上,并不拘泥于他们原来的意思。这也是为啥搭电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