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和公元后究竟是如何划分的?
西方人也不是从公元1年开始使用公元纪年法的,因为在十六世纪之前,西方人普遍使用着另一种纪年法——儒略历。这是一种古老的纪年方法,从公元前45年1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一直使用到了十六世纪。儒略历第二位发明者是罗马共和国中一个叫盖厄斯·儒略·凯撒的人,儒略历也正是因此而得名。儒略在希腊数学家、天...
17世纪法国,为证明《圣经》历史比中国长,教会的证据有多奇葩?
产生于一至二世纪散居在西亚地区犹太人中的基督教,其早期教义里具有一定的反对民族、阶级压迫、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内容。但到了四世纪,罗马帝国正式立基督教为国教后,它便改变了最初的性质,而成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禁锢人们思想的工具,它宣传“原罪”思想、教导人们要忍耐、爱仇敌、服从天命、希冀来世。这...
胡晓进:十九世纪何以成为“漫长世纪”——兼论全球史书写中的革命...
英国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贝利的《现代世界的诞生:1780—1914》也没有直接使用“漫长十九世纪”概念,但在“导言”中开宗明义:“本书是一部主题鲜明的世界史,始于1780年的革命年代,终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对历史阶段的划分同样超越了历史纪年意义上的19世纪。还有一些研究西方与世界文明的历史学家,也...
赏读|重述阿兹特克人近五个世纪的故事 解读纳瓦语编年史中的...
在被征服之前,他们有一种叫作太阳历(xiuhpohualli,shoopoWAlee)的传统,字面意思是“纪年”或“年报”,但西方历史学家将这些资料都简称为“编年史”。古时候,训练有素的历史学家会在举行于宫殿和神庙之间的院子里的公共聚会上向人们讲述本民族的历史。他们按照一年一年的顺序仔细讲述;在讲到充满戏剧性的事件时...
“国潮”概念史:走向文化繁荣的历史演进
“国潮”概念群中最早出现的是“中国潮”和“中国风”。“中国潮”(Chinoiserie)是17—18世纪间流行于西方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泛中国崇拜的思潮,它既是一般意义上西方人对中国事物的热情,又特指艺术生活中对所谓的“中国风格”的追慕与模仿,“中国潮”开始于1650年前后,结束于1750年前后。[21]“中国风”...
12世纪于阗与中亚之间的文化交流
它们大约在12世纪下半叶流入于阗,大部分在13世纪初屈出律施行宗教迫害政策时被埋藏遗弃(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这批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一,它们指示了在唐代丝绸之路衰落之后至蒙古大一统前夕,商品仍能有效地沿欧亚交通网络进行长途传播。其二,以往我们知道西辽强盛时期,在政治上对葱岭以东的东喀喇汗王朝和以西的西喀喇汗王朝、花剌子...
文物中的历史风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新知
它是汉文史籍中最早、最完备的对成吉思汗及13世纪时蒙古民族、西北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异文志怪的记录,史料价值极高。成吉思汗很赞赏丘处机的坦诚,赠给他“神仙”称号。9月15日、19日夜、23日成吉思汗又三次召丘处机论道,令以汉字记录,意示不忘,并对左右说:“神仙三说养生之道,我甚入...
简帛文献与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
《竹书纪年》所言“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与《史记·周本纪》的记述不同,但得到清华简《系年》的支持。总之,汉代以降简帛文献的出土的发现,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叙述及中华文明的传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世纪以来的简帛文献的发现及其意义...
藏族历史上的《佛历表》(bstan-rtsis)——兼谈第一世嘉木样《佛历...
一、《佛历表》的名称及其含义藏族历史上出现的《佛历表》,类似汉文文献中的年表。在中国史学史上,历史年表的编制一般是对史著的辅助和补充,其功用正如史学家万斯同所说:“史之有表,所以通纪、传之穷。有其已入纪、传而表之者,有其入纪、传而牵连以表之者。表立而后纪、传之文可省。”⑴由此可见,表...
简帛文献与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光明日报-光明网
????《竹书纪年》所言“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与《史记·周本纪》的记述不同,但得到清华简《系年》的支持。总之,汉代以降简帛文献的出土的发现,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叙述及中华文明的传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世纪以来的简帛文献的发现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