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 惊蛰开始,与虫共处?
如果说惊蛰时的人们是去“发现虫子”,那么到了端午,人们对于“虫”的态度就是“去驱赶、去消灭”,所以才有“端午五毒”(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的说法,在唐志强看来,五毒其实是对于“蛰”的含义缩小。以三蝶纪生活的华南地区为例,这个地区的时令节气并没有明显按照24节气来走,不像华东和华中地区那样有明...
泰元说节气: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春雷乍动雨水增多天气转暖,春雷始鸣不仅如此,在汉景帝之前,“惊蛰”原本称为“启蛰”,意思是蛰伏过冬的动物复出活动,后来为了避讳(刘启的名中有“启”字),才将“启”改为音近的“惊”,意思也由“开始”变成了“惊醒”。中国现存最早的农事历书、先秦的物候专著《夏小正》提到“正月启蛰”,恰恰说明了当时惊蛰的...
跟着节气过日子:春风送暖,惊蛰应该这样过
惊蛰时节,天气回暖,春气萌动,万物生长。惊蛰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节气,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的风俗都与祈福有关,人们以不同形式祈祷远离是非和疾病。此时,天气刚刚回暖,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在中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吃梨有两层含义,一是来自“梨”的谐音“离”,惊蛰日这一天,人们吃梨有远离疾病的寓意;...
惊蛰:疏肝排毒养正气(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养生之道)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夏小正》记载:“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最初的名字叫“启蛰”,“启”意为开启,“蛰”的意思是藏,冬天时,许多动物躲起来冬眠,称为入蛰,等到第二年大地回春时再钻出来,称为出蛰。汉代时...
惊蛰节气有何特点?
答:二十四节气包含了春夏秋冬、雨雪霜露等天候气象,唯独惊蛰和芒种,是专属生命的律动,这是古人对自然入微的观察。虫藏于穴曰蛰,《大戴礼记·夏小正》中记载,“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蛰虫惊而走出也”。春雨至,春雷响,惊醒蛰伏了一整个冬天的昆虫。在现代气象学的解释里,惊蛰时节气温上升,逐渐增强的暖湿...
二十四节气·惊蛰丨惊蛰
二十四节气·惊蛰丨惊蛰新华社图表,北京,2024年3月4日北京时间3月5日10时23分将迎来惊蛰节气(www.e993.com)2024年11月12日。此时节,大地回春,蛰虫初醒,风含情,水含笑,天气暖了。新华社发金梦溪作
“惊蛰”节气,寒潮来袭!7日江苏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
惊蛰时节,气温回升最快,大部分地区已开始回温,而且雨水增多。但此时节气温波动甚大,大家要根据温度和环境,随时增减衣物。南方暖湿空气日渐活跃,雷电等对流天气明显增多,提醒大家注意防范。全国天气今日进入惊蛰节气,中东部的雨雪天气还将持续,不过南方地区雨势整体减弱。后天中东部这轮雨雪天气将告一段落。气温方面,今...
数说节气 | 惊蛰时节,是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吗?
惊蛰,一个富有动感与生命力的节气,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各地初雷的出现时间不尽相同。而惊蛰响初雷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是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吗?实际上,真正促使万物复苏的,是此时气温回升、日照增加、雨水增多,为动植物带来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节气| 惊蛰:一声轻雷响 万物盎然醒
惊蛰|蒙鼓皮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认为,雷神是一位鸟嘴人身、长着翅膀的司雷之神。他一手拿锤,一手不断敲击天鼓,使雷声不断。于是,古人便顺应自然规律,在这个时节给鼓蒙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
【字说节气】惊蛰
二十四节气中,惊蛰紧跟着立春和雨水,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随着土地解冻,雨水滋润,春雷始震,动物从漫长的冬眠之中苏醒过来,惊蛰便是因为这些物候变化而得名。惊蛰草虫/绘追溯早期的汉字,“惊”和“蛰”都是形声字,在它们各自的义符和声符里,寓含着古人的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