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强:道德与仁义之辩——《庄子》中的孔老关系再考察
(参见陈来,2014年,第115页)成中英认为:“‘义’不只有道德的含义,也有一种本体的含义,就是物之本性,是天地之精神与创造力之所在。”(成中英,第50页)无论如何,“仁义”之为本体,或被赋予本体之全体大用的意涵,应是孟子之后的儒者所阐明。“道德”之为本体,则《老子》及《庄子》内篇已具此义,先秦儒家的形...
名家论孟 | 赵金刚:辩性善——理解孟子性善论含义的三个维度
孟子的“性善”首先是“人性善”,这是孟子性善的第一层含义,孟子讲性善,并不讲禽兽也性善,而是突显“人性善”,并由此彰显人的主体性。人生来就和动物一样要吃、要喝,饮食男女的需求是人禽皆有的;但是,人之所以为人有一个特殊的要素——这也是动物不可能有的要素——即是人生来而有的仁义礼智之端,也就是...
公司法修订的深层含义:法规引领、治理升级
在公司法框架下,仁义不仅是对内部员工和管理层的关怀,更包括对股东、客户、供应商以及社会大众的责任。失去仁义,公司治理将变得冷漠和机械,无法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第三,“失义而后礼”揭示了依赖形式规程而忽视内在道德和价值的危险。在现代公司治理中,这意味着企业不应仅遵守法律法规的最低标准,还应...
“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二讲:颜炳罡教授主讲《仁义与...
“仁”在《说文解字》中有三重含义,“仁,亲也。从人从二。忎,古文仁,从千心。古文仁,或从尸。”(《说文解字》)第一重,“仁,亲也,从人从二。”“仁”是亲的意思。亲有亲近、亲切,亲情等义。“从人”是说这种亲近、亲情是对人而言,无关动物、草木。“从二”是说这种亲情是在人与人关系中产生、...
萧萐父先生的精神遗产——兼论萧先生启蒙论说的双重含义 | 郭齐勇
康德哲学包涵有人就是理性、理性就是人的看法。27启蒙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理性的普遍性的高扬。启蒙理性与科技的片面发展或所谓现代性带来人的异化,人的整全生命的被肢解,人变成了理性的工具,人变成了物化的对象,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主体,人丧失了自己的全面性。
孟学研究 | 郑治文:孟子性善论与儒家道德主体精神的证立
孟子性善论“仁义内在”“君子所性”“反身而诚”的3层内涵,正好分别证明了道德(“善”)依据在“我”(人)、道德选择在“我”以及道德实现在“我”的3个问题,由此才能真正确立“我”作为道德主体而存在的意义,奠定儒家道德主体的精神(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当然,在称述孟子性善论证立道德主体的贡献时,我们也须在德性与德行、道德...
中国哲学“本义的价值”观念及其结构层次
物之诚,或真实地拥有其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不诚无物”,言“诚”为物所本有而“非他有耀”,是从本质或本体之赋义的意义上讲,是即所谓“固有之”;“诚者物之终始”,言“诚”为物所内在地拥有而须臾不离,是从物性创生转化以实现其自身之时间性意义上讲,是即所谓“实有之”。前者落实于后者,物之“...
《唐律疏议》中的“重义”思想
以法律弘扬仁义仁义是“义”中最核心的文化元素。孔子曰:“仁者爱人。”《说文》中解释道:“仁,亲也。从人从二。”用爱人、亲善的心态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就是仁。人的行为举止符合这样的要求,就会被赞为仁义,反之则会被斥为不仁。《唐律疏议》以“宽仁慎刑”为价值追求,特别注重用法律手段来推行仁德教化,...
秦中亮:论中国古代“治世”的概念、内涵及其影响
唐太宗纳魏徵用仁义治国而创“治世”,对后世影响很大,蔡戡就说:“三代以还,善纳谏之君无若唐太宗,善谏之臣无若魏徵。”北宋以降,凡言及“贞观之治”,大多会谈魏徵与“贞观之治”的关系:“自古惟唐太宗能导人使谏,所以致贞观之治”;“魏郑公一言而行仁义,遂致贞观之治”;“唐太宗善纳谏,当时之臣,...
普洱茶的象征意义建构之快与其被推崇的慢速自然发酵形成了反讽式...
所以,在那样的年代,茶的所谓正面意义是被忽略、遗忘和隐藏的。茶馆茶店数量有限,喝茶这件事主要发生在某些工作单位和某些家庭范围之内。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情况逐渐改善;90年代,国家经济有了更快速的发展以后,娱乐和消遣变成了日常生活的家常便饭;21世纪初则进入了真正的“消费革命”时代(Davis,2000;Lat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