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理论研究回眸与展望|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事诉讼实践...
各项研究工作呈现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态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应对新问题,民事诉讼法进行了四次修订或修正,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大量制定,立法与修法中出现的相关实践问题及其深层理论问题成为学界的重点研究方向,充分体现出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鲜明实践法学色彩。
张卫平 | “纠纷治理”与“纠纷解决”:差异、共生与照应 | 现代...
因为“纠纷解决”看重解决方式的程序和形式,受限于一定的程序和形式——例如,如果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纠纷,则依照处分原则,人民法院只在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范围内进行审理和裁判,不得随意突破;依照辩论原则(约束性辩论原则),原则上人民法院只能以当事人提出的事实作为裁判的事实依据——因而往往也难以突破法律要求,依...
2023法学理论研究盘点·民事诉讼法学篇|关注民事诉讼基础理论...
民事诉讼法法典化的必然性与紧迫性在于其有助于实现民事程序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协调与对接、完成民事程序法制度与理论的内在体系化,并最终实现从程序法定到程序法治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升华。有学者对民法典进行整体上的诉讼分析,其基于实体法与程序法分离或分立为前提的分析视角,从诉讼的价值、目的、程序正义、与实体...
民事诉讼法立法40年
这体现了我国对民事诉讼规律认识的深化,程序正义在民事诉讼立法上得到进一步尊重。二是关于民事主管范围。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没有对法院主管民事案件的范围作出明确规定,1991年民事诉讼法对此进行了明确,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
法眼|2021年民诉法修正草案解读:将便捷和效率嵌入程序正义
改革开放最初的十几年,是我国法治思想和法治建设最活跃的一段时期。1991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也有学者称之为新的立法)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法治理论和建设经验,吸收了司法改革成果和拨乱反正的成就,首次把先进的程序正义理念系统、全面贯彻到民事诉讼法中,向诉讼制度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上世纪90年代末,...
5分钟读完 | 民事诉讼制度70年简史
民事诉讼的现代化改革进程拉开帷幕1991年4月9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新的民事诉讼法正式颁布施行(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面临大量涌入的案件纠纷,该部法律的突出特点即是规定了审限制度,如对于普通程序,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对于简易程序,第一百四十六条...
张卫平:学习民事诉讼法中应注意的十大关系
作为程序法、基本法、部门法的民事诉讼法不仅不同于民事实体法,也不同于同为程序法的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但又与民事实体法有密切的联系,与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有诸多共性。以我个人的学习、研究和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学习民事诉讼法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聚焦新修改的两大诉讼法:程序正义重在公正执法
程序正义重在公正执法——写在新修改的两大诉讼法施行之际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杨维汉、陈菲)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两大程序法将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公正是任何诉讼程序的首要价值。公正的诉讼程序是实现实体公正的保障。法律条文要因时而变,而法的精神和法要维护的公平正义不变。执法...
程序正义的价值初探——以诉讼程序为中心
程序法一般是指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的程序的法律,如民事、刑事诉讼法。”直到1993年,季卫东教授的文章对法律程序给出了较为清晰的定义,他认为“程序,从法律学的角度看,主要体现为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式和手续来做出决定的相互关系。其普遍形态是:按照某种标准和条件整理争论点,公平地听取各方意见,在使当事人...
实现程序正义的基本标准
如刑事诉讼中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地位问题、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还不太切实中国实际、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地位实质上的不平等、再审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的反复申诉等等。三是法律程序体现的理念还不合理。法律程序本身应当遵循一定的价值标准,这个标准首先应该是正义的,但我国的法律程序还有许多不正义的地方,如刑事诉讼法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