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赤脚医生到护国卫士,毛主席是怎样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赤脚医生成为主力军。毛主席说:我们应该将新中国卫生事业建设的重心更多的放在农村。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当时的“赤脚医生”王桂珍回忆:“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上面要求每个大队都要选一名保健员,给农民看病,当时还不叫‘赤脚医生’,叫‘保健员’。”这项指示后,...
从农村少年到摄影记者,他记录着那些沉默的普通人
2023年11月25日,朱宪民个人摄影展“黄河百姓”在中国美术馆开幕。160余幅照片,展示了从黄河发源地到黄河入海口拍摄的百姓生活画卷,呈现60余年间中国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变迁。这场影展几乎成了当下中国摄影界的盛会。当天观展的人数接近2000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中国摄影家》主编、朱宪民的多年好友李...
40年前十分风光的8种“铁饭碗”,今多数消失不见,干过的都老了
02、乡村邮递员21世纪前,我国的交通还不完善,手机还未能普及,当时邮差成为人们书信传递、货物邮递的主要纽带。每当看到骑着单车的邮差到来,大家都会走上前看一看,有没有友人寄给自己的信件。邮差们依靠着二八大杠自行车,挨家挨户每天往返数十里,将信件、报纸送到客户手中。因此,那个年代的邮差承载了太多人的期...
一位作家笔下的乡村变迁:大集体、分田到户、打工与高铁进村
湖南省永兴县八公分村是典型的南方村庄,黄孝纪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经历了人民公社大集体、分田到户、工业化和城镇化等社会变革。从挣工分、单干到打工潮,传统农耕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高铁呼啸而来,六百多年闭塞安宁的八公分村,经历拆迁和新农村建设后迈向振兴之路。“我常想,我能为故乡做些...
全文丨新时代人文经济学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全过程:政在养民,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发展的出发点;富民为始,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发展的着力点;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人才强国为发展的动力源;天人合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发展的支撑点。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云南禄村: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加] 宝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宝森一直专注于研究中国农村在不同政治和经济条件下性别关系的变化(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宝森最近的著作包括《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的变迁》,以及与他人合著的《年轻的手与被缚的足:追溯中国乡村缠足现象的消失》。译者胡玉坤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从美国麻省...
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成就 乡村振兴开启崭新篇章——新中国75年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0多元。20世纪50—70年代,随着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商品流通特别是农副产品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农产品价格提高也为农民增收带来实惠。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对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的投入力度,农民的钱...
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成就 乡村振兴开启崭新篇章——新中国75年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0多元。20世纪50—70年代,随着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商品流通特别是农副产品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农产品价格提高也为农民增收带来实惠。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对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的投入力度,农民的钱...
“洋”教授阳和平从河南秋收看中国农业巨变,被一碗白米饭征服味蕾
阳和平是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美国籍教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跟随父母在中国农村长大,这段经历至今难忘。他很好奇,现在的中国农村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农业发展又都到了哪一步?今年秋收,他来到了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一探究竟。上世纪90年代,原阳县出产的“黄金晴”被《人民日报》誉为“中国第一米”,为何如今却无...
中国医疗卫生体系40年:未来会如何发展?
从结果看,中国的医改最终发展为:从单位负担到社会共济、整体覆盖率不断提高,以及个人支付比例不断降低。1978年之前,中国医疗费用主要由单位支付,个人负担较少,集体负担很重。当时医保主要由三类账户构成,包含企业职工劳保医疗,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公职人员公费医疗。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主要依靠合作医疗制度,大部分农村人口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