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化周末:锦江春浓待佩弦
我返回顺江路,对岸是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栽的一片竹林,粉色的红梅一字排开,宛若一圈红绸。茂林修竹之上,朱柱碧瓦的望江楼卓然独立。宽阔的锦江安静东流,倒映着长桥大厦,倒映着江楼云影。想必叶圣陶在朱自清返回云南之后,会重到望江楼公园,“独寻洪度井,怅望宋公桥”。朱自清一家离开成都十五年后,叶圣陶重游望江...
锦江春浓待佩弦_国内_新闻频道_云南网
我返回顺江路,对岸是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栽的一片竹林,粉色的红梅一字排开,宛若一圈红绸。茂林修竹之上,朱柱碧瓦的望江楼卓然独立。宽阔的锦江安静东流,倒映着长桥大厦,倒映着江楼云影。想必叶圣陶在朱自清返回云南之后,会重到望江楼公园,“独寻洪度井,怅望宋公桥”。朱自清一家离开成都十五年后,叶圣陶重游望江...
朱自清曾在成都留下匆匆“背影”
闲暇时,朱自清就带夫人与孩子在锦江一带漫步,最爱的去处自然是家对岸竹林掩映的望江楼。锦江的流水中,行舟点点,宛如画中仙境,这往往会催动朱自清的诗情。1941年5月30日,朱自清还和陈竹隐特意去望江楼观看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竞赛。1941年晚秋,休假结束,朱自清要回昆明上课了。他考虑再三,还是将家眷留在了成都,只身返...
【文史英华】文学巨匠朱自清,曾在成都这处美景留下了匆匆“背影”
闲暇时,朱自清就带夫人与孩子在锦江一带漫步,最爱的去处自然是家对岸竹林掩映的望江楼。锦江的流水携带着岷山的寒意与野味,伴随薄雾漫溢而起,行舟点点,宛如画中仙境,这往往会催动朱自清的诗情。1941年5月30日,朱自清还和陈竹隐特意去望江楼观看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竞赛。屈原已随流水去,是否还待后来人?朱自清的目光穿...
【记忆】抗战时期,朱自清在成都度过了怎样的岁月?
朱自清与陈竹隐据朱自清的邻居回忆:报恩寺是一座尼姑庵,坐南向北。居民院面向出东门的大路,门内有一口古井,井旁有一颗大柳树,里面是传统的两进庭院,前院住满了贫苦百姓和逃亡的人家,穿过前院可见几丛竹林和几颗橘树。朱家住的是林边新搭建的三间茅草屋,泥土地,竹篱泥巴墙,茅草顶,阴暗潮湿,冬冷夏热。这里条件艰苦...
朱自清:我是大时代中一名小卒 | 纪念
朱自清先生于1948年8月12日离世,至今已有七十二年(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特别分享评论家王尧的《“我是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文,以志纪念。文章为我们还原了西南联大时期真实的朱自清先生。在学术研究上,他用心、谨慎、考究,也一直处于焦虑之中;生活上,和联大的许多同人一样,他喝酒,抽烟,喜欢打桥牌,甚至有些忧...
朱自清在成都 清贫得靠亲友接济
偶有闲暇,他就带夫人与孩子在锦江一线漫步,最爱的去处自然是对岸竹林掩映的望江楼。锦江的流水携带着岷山的寒意与野味,伴随薄雾漫溢而起,行舟点点,宛如动画。这往往催动朱自清的诗情。1941年5月30日,他和陈竹隐特意去望江楼观看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竞赛。屈原已随流水去,是否还待后来人?朱自清的目光穿过水面的喧嚣,...
你喜欢的描写雨天的文章集萃(2)
朱自清《春》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雨像绢丝一般,又轻又细,听不见淅淅的响声,也感不到雨浇的淋漓。只觉得好像这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没有形状,也不出响声,轻柔地滋润着大地和人心。陈淼《漓江春雨》沙沙的春雨,像是热情好客的向导,同我一道欣赏着这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色:高高的山岭,潺潺的溪流,青青的麦...
青灯有味是儿时
朱自清曾经写道:“‘青灯有味是儿时’,其实不止青灯,儿时的一切都是有味的。”对平明这段生活,他虽然没有很深的记忆,但家人对他幼年时趣事的回忆和讲述,填补了空白,并深深地埋藏在他的心底。朱自清在1921年1月发表了一篇小说《新年底故事》,描写了“我”幼时过年看到的祭祖先、放烟花、穿新衣、逛街看猴戏等...
【小苏说· 世界文学之都特辑】名家笔下的南京
朱自清笔下隐匿在城市之中的避暑胜地清凉山吃什么?朱自清也为你安排得明明白白:“南京茶馆里干丝很为人所称道。”“咸板鸭才是南京的名产,要热吃,也是香得好;肉要肥要厚,才有咬嚼。”张恨水:烟火气中有热血大义在南京创办《南京人报》、以南京为背景写出《丹凤街》,南京之于张恨水,是生活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