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宗岱花3万元给情妇赎身,孕中妻子愤然离家,儿子一生不见父亲
1937年7月5日,他们第一个孩子梁思薇出生了,有了爱情结晶的两个人生活更加甜蜜,可是战乱也随之而来了,“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用密集的炮火向南开大学轰击,为了保护家人,梁宗岱装成医生混过日军检查,带着全家乘法国邮船来到上海。图|卢沟桥事变纪念图画1938年,上海迁往重庆的复旦大学正在招贤纳士,梁宗岱应聘到复...
卢沟桥事变报道第一人,消失在战火中的方大曾“归来”!
卢沟桥事变报道第一人,消失在战火中的方大曾“归来”!他是“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1937年从事件现场报道回来后两个月,突然从河北蠡县失踪。直至今日,永远25岁的小方,依旧温暖人心,有着持之以恒的勃勃生机。一把雨伞、一条毛毯、一个背包、一架相机,小方就这样出发了。这是1937年7月10日,“七七事变”爆发后...
他是“卢沟桥事变”报道第一人,1937年在河北蠡县失踪 - 环球人物
方大曾,笔名小方,1912年生,战地记者,全面展现绥远抗战、“卢沟桥事变”报道第一人,1937年失踪,被称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冯雪松,1970年生,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从1999年纪录片《寻找方大曾》到新书《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他一直在追踪报道小方。一把雨伞、一条毛毯、一个背包、一架相机,小方就这样出发了。带回来...
诗·心志 | 张希文:《卢沟桥》
写下的诗篇——《卢沟桥》重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01我不知是多少次来过这里也不知心为何总牵挂这里那绿绿的岸草那啾啾的蝉鸣那苍凉的秋风那飘落的雪霰一轮晓月高悬永定河水潺潺一座桥将它们演绎成一幅绝美的图画风景亲切如昨犹如我遥远的故乡那些存于我生命深处对故乡的热爱追忆虽年...
“九·一八”事变后濮鄄抗日救亡活动
1931年9月18日,日本挑起武装侵占我东北三省的“九·一八”事变。消息传到鄄城第一高小以后,全校师生集合于大操场,悲愤交加,痛哭流涕,怒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失地”!在教务主任费子厚老师、体育图画教员韩修斋老师、国文教员郭绍文老师的支持下,全体师生齐到国民党县政府衙门前示威游行,要求出兵东北,收...
小美宝箱|108张《北洋画报》高清复原,看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图版...
画楼,以画为楼,是当年“北画”同人的自况(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本书的一大特色,即设计之美与其蕴含的历史信息并重,书中108张图片均系作者收藏原版《北洋画报》的高清再现。诚如作者所言:《北洋画报》是一个以“以画为报的报”,以“传播美”为己任,研究“北画”缺了“画”,其美只能变成理论,车失一轮,雁少一翼。
“烽火印记”里的北京抗战岁月
9月6日,正在展出的一张明信片上记录着美国人麦克对卢沟桥事变的感受,他写道,“我正在从天津去上海的火车上,我们经历了一个很可怕的事情,很幸运的是,我们逃脱了。”新京报记者乔迟摄首次展出的还有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对卢沟桥事变的报道。《伦敦新闻画报》是1842年的英国周刊,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图画为...
重温红色历史!潍坊退伍老兵刘庆明收集数千藏品
随后,在刘庆明的引领下,记者等人来到了他家的阁楼上,看到整个阁楼摆满各种各样的红色藏品,其中有装裱精致的“井冈山会师”图画,描绘的是井冈山胜利会师的场景,另外还有“卢沟桥事变”等内容的图画。一幅刺绣的“毛主席万岁”作品格外吸引眼球,上面绣有毛主席画像,而且有山有水,兴高采烈的人们欢聚在一起,整个画面气...
108张《北洋画报》高清复原,看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图版罕见值得珍藏!
卢沟桥事变前夕的国防教育和防毒气科普,它的设计颇具特色,除了摄影及图片,版面区别于其他同时代报刊,很多内容辅以手绘插画。建筑、人物、花鸟、创意图形、装饰纹样……细节多到几乎要用放大镜去一寸寸观摩。《北洋画报》原件与影印版对比本书的印刷与色彩还原度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