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杂志的一生,是一个大写的「不合时宜」
所以,无论是《读者》还是《青年文摘》,80、90后所熟悉的这一代文摘杂志,多诞生于那十年之后的文化荒漠,是一代出版人在被暴力推平的土地上挣扎求生的结果。2005年,又一位大人物视察《读者》杂志社时曾盛赞其为“大漠瑰宝”——当时还没有读者集团,这本杂志还属于甘肃人民出版社。我理解这句话的本意应该是赞...
第3426期:电影《抓娃娃》观后感
女儿的成绩一直没让我失望。单位连续多年为我们每个人订阅了《家庭》杂志,平时我还喜欢买《读者》、《读者文摘》、《意林》等杂志,家里的杂志多得没地方放,如果当废纸卖掉有点可惜。于是,我带着女儿和外甥女悦儿去茶山公园摆书摊,一本杂志5角钱,三本杂志1元钱,我们三人辛苦了半天赚了6元钱。我用这6元钱...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读者这本杂志。
《读者》杂志早期负责人合影,左起郑元绪、胡亚权、彭长城。但没人想到,首份出版的《读者文摘》,就印了3万份。到年底,这份“博采中外,荟萃精华”的文摘杂志印发量突破9万份。在没有智能手机、网络的80、90年代,许多人是看着《读者》长大的。销量神话的背后,则是一群精益求精,优中选优的“读者人”的匠心付...
文章投稿平台有哪些
文章投稿平台有读者、青年文摘、十月、意林、一书情文学、微雨文学等等。读者简介:《读者》杂志创办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综合性摘要杂志。原名是《读者文摘》。《读者文摘》在1981年首次出版时只有48页,是双月刊。它是用新闻纸黑白印刷的。该杂志第一年的发行量达到16万份。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
《读者文摘》的救赎
《读者文摘》在21世纪到来前的70余年间,以曾达到1700万册的巨大发行量和无可比拟的文化号召力,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覆盖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平面媒体,并于1990年成功上市。而华莱士家族也凭借这本媒体的商业成功和社会影响力,成为了美国的著名慈善家。
《读者》的读者去哪儿了
01读者冷落,知音稀疏读者和知音当年火到什么程度?《读者》原来叫《读者文摘》,创刊于1981年(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两年后,总刊印数就突破90万份。后来,由于和美国《读者文摘》有名称上的纠纷,改名《读者》。但改名并没有影响到《读者》的销量,1994年,《读者》年发行量高达400万份期刊。
回顾两块钱稿费开启诗人一夜走红之路,之后又被指鸡汤诗改写人生
《读者文摘》《辽宁青年》《女友》等畅销杂志,纷纷向汪国真抛出了橄榄枝,为他开设“汪国真诗歌专栏”。那些曾经的退稿,都纷纷刊登在了这些杂志的醒目位置。一时间,杂志热销,汪诗风靡。在青年学生中掀起了手抄汪国真诗歌的热潮,挑灯夜抄汪诗,是当时青年们引以为荣的事情。手绘插图,装订精美,俨然一本汪国真诗集...
时代浪潮打向中年《读者》
迈向不惑之年,《读者》的中年危机其实早已来临。壹兰州《读者》走向世界1981年,《读者文摘》由胡亚权和郑元绪两人在兰州六平方米的工作室创办,首份出版的《读者文摘》印了3万份。到年底,这份知识性强、新颖的文摘杂志印发量突破9万份。发行两年后,1983年《读者文摘》总印刊数已经突破90万。1993年第七期,...
《读者》,“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发行量反弹了……
很快,这本新颖、内容丰富、知识性强的杂志就获得了市场认可。1981年底,《读者文摘》的月发行量就达到了9万份;1984年,印数突破100万份。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胡亚权说,除了质量高外,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走“群众路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和读者互动。我们欢迎读者投稿,和读者是平等的朋友关系。”...
如果有本杂志能把人一秒带回旧时光,那一定是它
很快,这本新颖、内容丰富、知识性强的杂志就获得了市场认可。1981年底,《读者文摘》的月发行量就达到了9万份;1984年,印数突破100万份。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胡亚权说,除了质量高外,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走“群众路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和读者互动。我们欢迎读者投稿,和读者是平等的朋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