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什么朝代?春秋为何称为春秋,战国为何称为战国?
而正是在《春秋》问世之后,一种别具一格的文体——“春秋笔法”应运而生。这种笔法之所以被称为“春秋笔法”,是因为它继承了《春秋》一书的精髓,即篇幅虽短,却饱含深意,字里行间透露出委婉含蓄、意蕴深远的特质。因此,春秋笔法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言辞简练、含义深刻的著作。“春秋”这一时代命名,或许与某部...
追寻雄健磊落的精神,李敬泽新作带你这样读《春秋》
作为文学评论家、曾长期担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是很多青年作家的写作导师,是搞当代文学的。但很多人不知道,李敬泽出差路上,喜欢带的书常是一本古籍——《春秋》。对此他秘不示人,“不好意思跟人说”“好像我自比关羽一样”。阅读《春秋》的快乐,李敬泽也会分享。媒体来约稿,请他开设专栏,《南方...
漫游于中华文明的上游 李敬泽:写出春秋时代的“少年气质”
对于自己这些文章的文体,李敬泽特别愿意被归为杂文,“至少,杂文是我理想的文体。杂文其实不全是骂人。把杂文理解为骂人,其实是把这个文体想得太狭窄了。在我的理解里,杂文就是一种不拘束把握世界的文学方式。”对春秋的“漫游”也深刻影响到李敬泽自己的写作风格,“避免陈词滥调,就要像春秋时期的文章,见山写...
李敬泽:二十年来,我一直在春秋时代游荡
“文体背后是态度,态度背后是知识,以及巨大的同情,即钱锺书先生所说的历史学原则,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评论家黄德海则发现书中人人都有鲜活而鲜明的个性,呈现出一种“没有规矩”的缤纷多彩:“现代社会中,每个人被塑造成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样子,而春秋路有53条,每一条都通往不同方向,每个人都走自己不同的路...
跃入书海,与春秋“神交”,和鲁迅“同怀”|漫游上海书展24小时
8月14日,《我在春秋遇见的人和神》在上海书展分会场思南文学之家举行了首发式,李敬泽说:“从2004年到2024年,我二十年做了一件事,在春秋时代游荡。”于是有了他在媒体专栏的那些文章,如今又结集成书。李敬泽更愿意用“杂文”而不用“美文”来归纳总结自己在这本书里的文体,“就像鲁迅先生的杂文,我觉得鲁迅先生...
厦门:文体旅融合,打造“持久魅力”
厦门环岛路小城春秋沉浸式影视小镇人潮涌动,是曾厝垵新晋的拍照打卡胜地(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这是我们第二次来厦门,没想到还能遇到不一样的惊喜。”来自广东中山的程曦说。比起第一次来厦门三天走遍热门景点的“特种兵式”旅游,这次她更注重旅行的慢节奏和体验感,“我们体验了一把簪花,换上旗袍,在小城春秋拍照很出片”。
长江文化艺术季 | 长江文学周启幕 九大项文学活动场场有名家
谈及文体,李敬泽提出自己的观点,“我真的不认为写小说至高无上,散文有巨大的潜能,我们还没有发现、勘探它的巨大潜能。”他说,很多人称他为散文家,其实他更愿意承认自己是一名杂文家。李敬泽和在场读者交流,谈到阅读时说,可以多读《史记》,多读春秋时代的人,他认为,春秋时代的人身上都带着神性,如他的新书《我...
...起眼的文章,不经意间透露了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的秘密|一叶识春秋
自晚清西学东渐,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种新文体:向读者介绍西方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这类文章意在普及,不能太过深奥;但作者选择写作对象,也不会漫不经心,随意抓取,而总有自己的目的:借人说事,用别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有时被介绍的主角甚至成了介绍人的“嘴替”,宣说后者不便直言的主张,或为其加油打气——当然...
怀化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2月25日 黎春秋)
黎春秋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3年工作回顾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怀化市...
李敬泽在武汉分享新书:“我不是散文家,以后可以叫我杂文家”
谈春秋时代——春秋的人不猥琐,不内耗李敬泽和在场读者交流时,谈到阅读时说,可以从最好的汉语出发,多读《史记》,多读春秋时代的人,他认为,春秋时代的人身上都带着神性,这并不是说他们都是像孔子那样的圣人,他介绍新书《我在春秋遇见的人和神》里所写的,也有荒谬的人,有坏人,也有好人,也有为了一己信念、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