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开忠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版权争议及应对
面对技术革命引发的利益失衡格局,全球范围内已发生多起著作权人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者发起的诉讼,以期法律积极回应机器学习场景下的版权治理需求。在中国,2023年12月,四位绘画创作者向AI绘画软件Trik的开发运营者小红书发起诉讼,主张小红书未经许可将其作品用于AI模型训练并应用于商业用途,生成的图片在色调、笔触...
唐骁|人工智能背景下“数字复活”的伦理探究与法律规制
根据2023年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宣判的人工智能生成图片著作权纠纷一案,北京市互联网法院认为,人工智能模型生成图片本质是人利用工具进行创作,涉案图片是基于原告的智力产出生成的,因此原告享有对创作图片的著作权。该案判决对于通过人工智能平台生成作品的权属所有具有借鉴意义。厘清“数字复活人”著作权的主体与客体,对于尊...
人工智能生成物能否得到版权法保护?
目前存在三种主要观点:一是认为人工智能大模型本身能成为作者,生成的内容自然构成作品;二是否定说,认为AI生成的内容通常不构成作品,特别是美术作品;三是折中说,认为只要AI生成的内容能体现作者的独创性贡献,即可视为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朱阁表示,法院最终采纳了折中观点,认为涉案图片通过原告对画面元素和布局的选择...
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版权法规制|王颖
此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威科先行数据库生成报告的著作权纠纷案时,法院主张涉案生成报告不是自然人创作的,因此不能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类似地,在Thalerv.Pearlmutter案中,Thaler使用自创的AI系统生成图片(“ARecentEntrancetoParadise”)并以AI为作者,自己为雇佣者,申请该图片作品登记。对此,美国版权局...
破除人工智能成为法律主体的臆想
伴随对人工智能生成作品著作权归属的争论以及具身智能的发展,关于人工智能是否应当被赋予主体地位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2024年8月16日,光明日报理论版刊发的《人工智能成为法律主体不存在理论障碍》一文,提出若干观点支持赋予人工智能以法律主体地位。对此,笔者有不同认识。笔者认为,“不存在理论障碍”并不意味着就...
国内首例AI生成图片著作权案判决生效,未来AI会成为知识产权主体吗?
“有人干预”的AI作品开始受法律保护随着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AI创作成为常态(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在现行著作权法框架下,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著作权法都强调“人”的主体地位。AI不是人,AI创作作品无法受到保护,这些结论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国内首例‘AI文生图’著作权侵权案”上月入选20...
人工智能著作权保护应纳入法定许可模式范围
那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归属认定问题该如何落实呢?业内普遍认为,在法律规则层面仍然是依据主体的实际独创性贡献来确定权利归属。冯刚认为,从行业实践层面来看,主要有三种确定归属的方式:一是由于市场结构,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商为寡头,必然通过格式合同约定著作权归属;二是提供商之间的竞争以及对于垄断协议的...
单小波|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品的著作权认定
有学者就提出既然非自然人的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可以成为著作权人,人工智能就应该被法律赋予著作权主体资格。然而人工智能与人类作者之间还存在着根本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类作者的身份。AIGC作品只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获取人类已有的作品并进行训练和学习,按照人类的语言等习惯在一定算法下生成的相应...
AI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权?人工智能技术也有“成长的烦恼”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专家认为,判断利用AI软件生成的内容是否构成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其中,“智力成果”及“独创性”这两个需要考量的要素是最关键也是最难认定的。
浅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输入和输出涉及著作权问题——国内首例AIGC...
日本文化厅2023年组织的“AI与著作权”研讨会材料表明:日本法律及学界认为,版权人从其作品中获得的经济利益来自于为了满足智力和精神需求效用的消费者所支付,而AI收集查找分析版权作品不能视为有享受感知作品表达的欣赏目的,它原则上不会损害权利人的利益;因此,未经著作权人许可,AI可以使用其作品进行信息分析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