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与陆权的扩张(中)
英国革命,除了新教原因,其于政体方面,则因君主制过度发展至专制,而违背封建原则,侵犯了分封制及其贵族主权,于是,贵族奋起,裂土而战。战的结果,即与国王立约,因而有《大宪章》缔约,然国王违约,其代价,便是大革命,砍了国王的头颅,以此一颅,警示王权,故王朝复辟后,再度“光荣革命”才会那么顺利。对于“革命”后...
张仲民:民国初年朝野关于三种国体构建方式的争论
进一步,筹安会《宣言书》还列举近来美洲各国特别是墨西哥采用共和政体后的乱象和惨象作为前车之鉴,并援引袁世凯政府宪法顾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古德诺在提交给袁世凯的备忘录《共和与君主论》中的见解,指出“君主实较民主为优,而中国尤不能不用君主国体”,借此论证共和制不如君主制适合中国,最后《宣言书》表...
武大历史教授:唯有辛亥首义使国体、政体发生变更
冯天瑜认为,回顾中国历史上的革命,无论是贵族夺权改朝换代,还是农民起义推翻旧制,这些历史的革命都有革故鼎新的内容,在历史的前进上都有某种贡献,但是中国历史上历次的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国体、政体,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形态。他说:“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就在于,把解除君主专制的历史使命提到了历史日程,而且付诸...
《中华教科书》:中国首套适合民主共和政体教科书
君主专制政体,主权在君主一人之手。君主立宪政体,国有宪法,君民共守之。民主立宪政体,主权在民,无世袭之君主,由人民公举大总统,为行政之长。我国昔为君主专制政体,后改为君主立宪政体,自革命功成,建立共和,已为民主立宪政体矣。”《中华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八册第二十五课《国会》对国会有详细介绍。国会是代...
辛亥革命:推翻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革命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政治制度。
袁世凯“窃国”是误解:没有他就没有中华民国
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今人袁伟时先生则指出:“对现代社会说来,有没有皇帝不是大问题,关键是政治制度的性质。辛亥革命前夕的清王朝,正在向立宪政体转化;而号称民国的政府大都是专制政权。两者差别不大。
中国社会科学报:让孔子直通古今是不现实的 ——从中国政治思想史...
“君主专制”,亦即“君为政本”及“政由君出”,实乃儒家的核心政治价值。只要认真翻检一下《十三经注疏》,就会发现儒学体系压根便没有“宪政”的容身之地,《论语》、《孟子》极力维护的权力结构符合现代政治学的“君主专制”定义,就连“天人合一”、“阴阳和合”也旨在论证君主制度、宗法制度、等级制度及与之相...
同样处在中世纪,西欧和印度为何差别这么大,这意味着什么?
这是政治制度的一个新变革。随着封建化进一步发展,封建领主们通过国王赐予的特权,在各自的封地上享有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权。于是,分权制的封建贵族政体取代了君主专制政体。印度也经历了同样的变革过程。无论是军事封建主还是柴明达尔,每时每刻都企图把自己的征税辖区变成世袭领地。
民国档案︱辛亥革命后日本舆论界对中国共和制度的关注与讨论
所以高田早苗认为中国本就是民主政体——之前是民主的专制政体,今后是民主的立宪政体,所以在中国实现共和制是可能的。另外,高田早苗也秉持不干涉主义,由中国人自己决定国家事务。他指出袁世凯一派主张君主的共和政体,革命派则主张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制,至于中国未来的政体,他认为应当基于历史习惯、国民喜好来确定国家政体...
“中央集权”在中国:一个现代概念背后的历史逻辑
而中国“专制政教自古之格言,但有分权之说,而无集权之说”,但传统中国的分权说不同于现代分权,而是君主通过宰辅群臣之间的权力制衡减少对君位的威胁,因此,唯有立宪政体的“中央集权”才是真正的中央集权。而在《中央集权之预言》一文中,夏曾佑认为真中央集权同样有其弊端,中央集权高度依赖掌权者的个人能力和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