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先验”——简论胡塞尔与康德、新康德主义的对话与分歧
对胡塞尔来说,“先验”的首要含义是彻底的“明见性”(Evidenz)或“自身被给予性(Selbstgegebenheit)”,而不是像康德所说的那样是认识的可能性条件;相应地,先验哲学不是简单地认为先验主体性(自我意识或统觉)是关于经验对象或客体性的认识的可能性条件,而是要将一切对象或客体性都视为主体的意向性构造,或者说相对于...
《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7期目录|文学|哲学|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既要肯定主客体二分的基本框架,又不能固守这个框架。主体是矛盾的,而不是现成存在的;客体是不同于内在的思维对象的,是非同一的。在思维过程中,主客体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区别。在这个过程中主体要追求与客体的同一,并让自己模仿客体。只有从精神和肉体的辩证关系出发才能更好地把握主客体关系。关键词:主体客体辩...
智库荐文:单过程选民民主——美式民主的结构特征与实践困境(佟德志)
我们看到,在主体、客体和程序三个维度上,美式民主形成了选民民主、自由民主和程序民主的模式,这构成了单过程选民民主的总体特征。在主体选择方面,美式民主不再强调人民作为整体的存在,而是将人民悬置、分隔、替代、虚化、技术化,并具体化为选民。在客体覆盖方面,美国的资本主义将民主排除在经济领域之外,限制在特定的政治...
【荐读】凝视理论
拉康认为,主体性是在与他者的关系中形成的。个体在凝视中,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这种双重角色使得主体性充满了矛盾和张力。通过凝视,个体逐渐内化了社会的规范和权力结构,从而形成了自我身份。拉康的理论揭示了个体身份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强调了凝视在自我认同和社会关系中的关键作用。2.福...
自媒体时代舆论生成逻辑、演化路径与引导效能提升
主体间性是交往方同时作为主体的平等关系问题,其打破了占有式主体的封闭性,超越了主体—客体的关系,进入了主体—主体的关系模式。自媒体时代,政府应处于舆论引导核心地位。当今社会,各种突发事件频发,在公众的参与下,舆论的影响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单靠某一个部门、某一个主体很难有效地处置、引导舆论,这就需要建立起联...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辩证法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主体与客体的互化,本质上是一种主客体间的敞开行为,既破除了文明客体形态的发展壁垒,又扩大了文明建设的主体自觉,推进了主体与世界的整体联系,从而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实践(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这个主客体互化过程既是一个循环过程,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即一个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可以说,社会文明程度的不...
“第二个结合”与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主体性是主体相对于客体而具有的一种意识,是主体通过对象性实践活动主动把握客体的一种特性。文化主体性直接影响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能否在精神和文化层面上保持自省、自主、自为等特性,表现在面对古今中外文化关系时能够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一...
看剧||不够善良的我们,还是不够善良的世界?
02该剧以豆瓣9.4分的高分获得观众热捧,探讨了女性在婚姻中的主体性和客体感。03其中,简庆芬和Rebecca两位女主角分别代表了已婚和单身女性的生活状态,引发观众对女性处境的共鸣。04然而,剧中对女性处境的塑造仍过于刻板和扁平,男性社会的规训与凝视使女性处于权力地位的低端。
“产教融合”构建行业特色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生态
[摘要]按照党的二十大对“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人才培养的新部署,各高校特别是行业特色高校,应结合新时代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从进一步推进教育主体“多元化”改革、教育客体“新颖化”改革、教育内容“实践化”改革、教育评价“成效化”改革等方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贡献更大力量。
党的理论创新规律性认识的思想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对规律性认识最显著的理论创新,一方面是“剧中人”意义上的创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历史剧”演进本身的规律性,凸显主体对客体内在规律性认识上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是“剧作者”意义上的创新,开创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历史剧”的新篇章,开拓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