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日历 | 第36期:名誉权的限制(互动答题)
新闻媒体不构成侵权。《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是对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影响他人名誉免责以及除外条款的规定。正当的新闻报道,是新闻媒体履行批评职责的正当行为,即使发生了对他人名誉造成影响的后果,也不构成侵害名誉权,不承担民事责任。相关法条《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
《民法典》涉互联网的法律条文有哪些?
第一千零二十八条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内容失实,侵害其名誉权的,有权请求该媒体及时采取更正或者删除等必要措施。3.虚拟身份第一千零一十四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第一千零一十七条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
诏法说案(07)|借款人欠钱不还,为泄愤怒发朋友圈,被判侵犯名誉权
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第一百七十九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
用户在公众号发布关于他人的不当言论、视频,是否侵犯名誉权?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也就是社会公众对民事主体的评价。如果行为人的侵害行为没有被受害人以外的第三人所知悉,其社会评价就不存在降低或者受损的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名誉权受到损害的情形。4、行为人的行为具有过错。名誉权侵权属于一般...
案例十一则:群发辞退员工处理决定,或被认定为侵犯员工名誉权
公民享有名誉权,法律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劳动用工单位有权对劳动者实施管理并对劳动者的劳动、工作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也是劳动者总体社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用工单位对劳动者作出不实、不良的评价是否构成对劳动者名誉权的侵犯,应当根据劳动用工单位的行为是否具有过错、劳动者...
分手后侵犯名誉权?法官调解促和谐
■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条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www.e993.com)2024年10月31日。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网络社交平台言论侵害名誉权的司法审查要点
第一,言论中是否使用了明显侮辱、诽谤的字眼或者图片,此种情况下即便陈述的事实属实,仍可能构成侵犯名誉权。第二,是否未经基本核查,在言论中使用严重失实信息。第三,评论方与被评方是否有关联,如无关联,可能存在捏造虚构事实、代为评论之嫌;如有关联,评论方是否出于报复、泄愤、妒忌等心理评论,比如公司离职员工、...
“名誉权”受到损害该怎样维权?
法条链接《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七条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业主舆论监督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司法审查要点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二、《民法典》总则编和侵权责任编关于认定侵权行为及责任承担的一般规定第一百二十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第二批)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条“英烈条款”的核心要义是保护英雄烈士的人格利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弘扬尊崇英烈、扬善抑恶的精神风气。肖思远烈士为国戍边守土,遭敌围攻壮烈牺牲,其英雄事迹必将为人民群众缅怀铭记。该案适用民法典规定,认定陈某的行为侵害肖思远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鲜明表达了人民法院严厉打击和...